《亞洲地下水系列圖》是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由擔任第一完成單位,張發旺、程彥培、董華、黃志興、田廷山、倪增石、高昀、唐宏才、劉坤、張健康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洲地下水系列圖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 主要完成人:張發旺、程彥培、董華、黃志興、田廷山、倪增石、高昀、唐宏才、劉坤、張健康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40043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2-32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亞洲地下水系列圖屬於地質調查項目“全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調查評價”中工作項目“亞洲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編圖”的成果。項目的總體目標任務:綜合研究亞洲地下水資源及地質環境狀況,編制地下水資源及環境地質系列圖件,填補洲際地下水資源及環境地質系列圖件亞洲地區的空白,建立亞洲地下水資源與環境信息平台,為亞洲各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規劃、地質環境保護盒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主要創新成果 1.創新性地開展了亞洲地下水系統的劃分。提出了以氣候地貌為主控依據的巨觀地下水系統劃分準則,拓寬了地下水系統理論。綜合氣候地貌、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結構、地表水系等因素,劃分了亞洲11個地下水系統36個次級系統; 2.揭示了亞洲地下水循環規律。厘定了亞洲地下水賦存類型及富水程度,將亞洲地下水劃分為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和裂隙孔隙水;地下熱儲類型劃分為現代火山型、隆起斷裂型和沉積盆地型,揭示了大地熱流值與3000 m深度地溫場及其地熱資源分布的內在規律。 3.創建了跨界含水層和諧度定量評價數學模型。建立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層和諧度定量評價技術標準和指標體系,創建了跨界含水層本質功能指標-社會經濟管理指標-法律效應指標權重迭加的數學模型,對跨界含水層和諧度進行了定量評價,將跨界含水層研究從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 4.拓展了多模式時空綜合認知的地下水空間信息技術,構建了亞洲地下水資源與環境空間信息系統,實現了洲際地下水編圖與研究技術方法的創新。解決了流域、國家、地區和單元等多尺度的信息元在洲際尺度上的信息處理問題;協調了不同年紀、不同時段等多時態的空間信息認知;規範了10種氣候地貌類型、4種含水類型、3種地下水資源類型和3種熱儲類型等多類型的圖面表達;圖面結構合理、表現形式精細、色彩協調美觀、科學普適易讀。 該成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跨界含水層研究與管理中套用,被作為亞洲跨界含水層管理的基礎數據,起到了支撐作用;外交部亞洲司作為與周邊國家跨界含水層合作的基礎數據;被國內和亞洲國家許多科研院所、大學作為水文地質、地下水資源、地熱研究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資料廣泛套用。該成果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和廣泛適用性。這一重大國際性成果對亞洲乃至世界水資源研究將起到重要作用,對解決國際資源環境矛盾的戰略需求具有深遠的科學與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