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派的發展
在亞歷山大里亞發生過一種哲學,並不傍依某一特定的古代哲學派別,而是把一些不同的哲學系統結合起來,特別是結合
畢泰戈拉派、
柏拉圖派、
亞里士多德派的哲學,並且闡述這些派別的哲學,所以這種哲學常常被稱為折衷主義。如果折衷主義的意思是無一貫原則地從這種哲學裡取一點,從那種哲學裡取一點,拼拼湊湊,——好象一件用許多不同顏色、不同材料的布匹拼起來的衣服似的——那就是一種很壞的東西。上面已經指出過,一種折衷主義所提供的東西,不過是一種膚淺的堆積物。這些折衷派的學者中間,有一部分是一般沒有教養的人,他們的腦子裡並存著許多極其矛盾的觀念,從來不想把自己的思想貫串起來,也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這些矛盾。也有一些折衷派是聰明人,思想和行為都是有意識的,因此他們要最好的東西,當他們象他們所說的那樣,從每一個系統里採取了好的東西,從許多不同的思想里作出了一個總計的時候,那裡面一定是什麼好東西都有,只是沒有思想的聯繫,也就是根本沒有思想。折衷派的哲學正是毫無根據、毫無一貫性的東西;這種哲學並不是亞歷山大里亞派的哲學。在法國,人們還是這樣叫這一派哲學的;在那個地方,système[按即法文“系統”一詞]這個詞與片面性意思是一樣的,一個人只要有一點系統,或者有一點可疑,就一定會有一天被加上一個一定的名目,也不管他是否受得住。
亞歷山大里亞派的發展
亞歷山大里亞派拿柏拉圖哲學當作基礎,但是卻利用了整個哲學的發展,這個發展,他們是在柏拉圖之後通過亞里士多德和以後的各種(斯多葛派)哲學而獲得的;換句話說,他們以一種更高的文化把這些哲學系統重新武裝了起來,——在柏羅丁那裡,我們並找不到反駁。在這種更高的文化里,特別有一個更深刻的原則,就是認為絕對本質應該是自我意識,認為自我意識正是絕對本質的本質,因此自我意識也就在個別的意識裡面。這個意識我們不能象一般人所說的那樣去了解,認為上帝是一個存在於世界之外、自我意識之外的精神,而要把作為上帝的自覺精神的那種上帝的存在視為真正的自我意識本身。存在於思想中的柏拉圖的共相,因此獲得這樣一個意義:它本身就是絕對的本質。——他們是較好的意義之下的折衷派哲學家;或者也可以說,給他們一個名稱,根本是一件多餘的事。但是在更高的意義之下,有一個對於理念的更進一步的觀點,就是把以前的那些個別的、片面的、僅僅包含理念的環節的原則結合起來,——以一個更具體、更深刻的理念把這些環節結合為一。因此柏拉圖也是折衷派,他結合了畢泰戈拉、赫拉克里特、巴門尼德;因此亞歷山大里亞派也是折衷派,不過這話的意思永遠是上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