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巴郎按字源屬阿加得語,意即「愛父親」,後來上帝給他改名叫亞伯拉罕(這裡用和合本聖經的翻譯以及目前基督教在中國的普遍的叫法為準,至於天主教,更正教,東正教的其他稱呼沒有寫),意即「萬民之父」(創17:5)。過去學者多按西方閃族語言將「Abram」讀為「Abrim」,意即我父被舉揚,不過若考之時間問題,亞巴郎一詞應按上述的阿加得語字源解。亞巴郎生於加色丁人的烏爾城,即後世舉世聞名的古巴比倫境內,約在公元前二○○○年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巴郎
- 外文名:Abram
- 其他名稱:亞伯拉罕
- 意義:愛父親
- 出生地:烏爾城
- 出生時間:公元前二○○○年
亞巴郎,背景,
亞巴郎
[亞伯拉罕](Abram, Abraham)
其父名特辣黑。亞巴郎跟隨父親離開烏爾到了哈蘭,是否在上帝明顯的召喚下不得而知,但一定在上帝暗中措施下(蘇24:3)。特辣黑享年二百零五歲,死於哈蘭(創11:32)。
背景
亞巴郎在哈蘭首次得了上帝明顯的召喚,叫他離開他的故鄉,他的親族,到上帝指示他當去的地方。亞巴郎立即聽從主的召喚,帶了妻奴及他的侄子羅特到了客納罕地,也即日後的巴力斯坦。當他來到舍根時,上帝就顯現給他說:「我要將這地方賜給你的後裔(創12:3),亞巴郎在那裡築了一座祭壇為祭祀上帝。由舍根又來到貝特耳,在貝特耳和哈依之間,也築了祭壇。之後因該地遭了饑荒,亞巴郎便去了埃及,並為了保全性命起見,叫他的妻子權充他的妹妹(創12:13)。
由埃及回來後,仍來到他先前住過的貝特耳和哈依之間(創13:3)。後來因人口眾多,便與他的侄子羅特分居。羅特選了約但河平原,居住在索多瑪城;亞巴郎則遷至赫貝龍,居住在瑪默勒橡樹區(創13:18)。創14章內記述四個王子敵對五個王子的事,五個王子內有一位是史納爾王阿默辣斐耳,過去史學家以阿默辣斐耳即巴比倫著名的帝王哈慕辣彼(因而來推斷亞巴郎在生的年代,但近代學者已不贊同此說,不過並不因此便否定亞巴郎不是公元前十九~二十世紀的人)。在這一戰役亞巴郎為援救他的侄子羅特,也曾加入戰團,結果不只救了他的侄子,同時也救了索多瑪和哈摩辣諸王,所以當亞巴郎得勝歸來時,不但受到索多瑪王的歡迎,同時也受到撒冷(即日後耶路撒冷)王兼大司祭默基瑟德的歡迎和祝福。默基瑟德曾帶來了餅酒,大約是為亞巴郎向上帝奉獻了感恩祭,因而默基瑟德成了默西亞君王兼司祭的預像。而亞巴郎為多謝他,曾把所得的戰利品十分之一獻給他;因而按聖保祿所講默基瑟德的司祭品位,遠遠超過日後為以色列人司祭的亞郎和肋未家族的司祭品位(希7:1-28)。
上帝雖曾一再向亞巴郎許下,要將客納罕地賜給他的後裔(創12:7; 13:14, 15; 15:5-7, 18等),但亞巴郎八十歲時,尚未有子息;因而他的妻子撒辣按當時習尚(見哈慕辣彼法典一四四~一四八條)建議,使亞巴郎與他的婢女哈加爾親近,希望由她獲得子嗣。果然亞巴郎由哈加爾得了一子起名叫依市瑪耳(創16:15, 16)。不過上帝並不以婢女哈加爾所生的兒子為立約的對象,因而給亞巴郎另許下,他必由他的妻子撒辣獲得兒子。那時亞巴郎雖已年近百歲,撒辣也已九十歲,但因是上帝的許諾,果然成了事實。一年後在亞巴郎遷移至乃革布地,定居在卡德士和叔爾之間時,撒辣果然生了一個兒子,亞巴郎給他取名叫依撒格(創20:1; 21:2-4)。撒辣既有了親生子,便不容依市瑪耳同依撒格同居共處,及共分家產,遂迫亞巴郎將他趕走。亞巴郎在獲得上帝允準後,才將依市瑪耳和他的母親哈加爾逐走,上帝使依市瑪耳的後裔也成了一大民族,即日後的阿剌伯民族。
在上帝多次與亞巴郎顯現中,很重要的一次,是上帝與亞巴郎訂立盟約。上帝命亞巴郎先預備好祭物,即一隻三歲的母牛,母山羊,公綿羊,把它們剖開分為兩半,相對地擺列著,及另加一隻斑鳩和雛鴿,不需剖開,末後有一奇妙冒煙的火由中間經過(創15:9-17),按火多次是上帝的象徵(見出3:2; 13:21; 19:18),只有火由中間經過,是表示這盟約只是單方面的,即言上帝必實踐他對亞巴郎所許下的,即把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的河中間的土地,賜給亞巴郎的後裔(創15:18)。過後上帝向亞巴郎所要求的,即亞巴郎和他世世代代的後代,凡屬男性都應受割損,為表示他們遵守上帝的約(創17:9-13)。上帝在與亞巴郎立約後,待他如同朋友(依41:8; 雅2:23),把將要懲罰索多瑪等五城的事,也預先告知他。上帝說:「我要作的事,豈能瞞著亞巴郎」?(創18:17)。
亞巴郎因而滿懷依恃之心,一再為索多瑪等城向上帝求情,不幸索多瑪五城惡貫滿盈,除羅特一家得救外,五城盡遭毀滅。羅特的妻子因對該城仍留戀不捨,也同樣遭受了毀滅(創19:24-29)。上帝在與亞巴郎立約之後,又用另一方式來考驗他,即命他祭殺他由撒辣所得的唯一兒子,依撒格。亞巴郎竟毫不遲疑地遵命到上帝給他所指定的地方摩黎雅山上,要祭殺他的獨子,但最後為上帝所阻;不過因亞巴郎對上帝這樣慷慨,絕對服從,深得上帝的歡心,是以上帝對亞巴郎說:「我指自己起誓,因你作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祝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6-18)。
過後,亞巴郎的妻子,一百二十歲時,因年老力衰,死於赫貝龍,亞巴郎就由赫特人厄斐龍以四百「協刻耳」銀子在瑪革培拉對面買了一塊地,即瑪默勒,就在那地的一個山洞內,埋葬了她。這地也就成了亞巴郎在客納罕所得的第一塊永久屬於他,成為他的產業的地。撒辣死後,亞巴郎便計畫為他的愛子依撒格娶妻成家,因怕客納罕地的女子會影響依撒格的信仰,遂打發他的一個老年僕人到他的老家納曷爾城去,為從他的親族中,找一女子作依撒格的妻子。結果在上帝暗中助佑下,一切得以如願以償,找得了亞巴郎的侄孫女黎貝加,一個德容兼美的女子,作依撒格的妻子(見創24章)。
亞巴郎在為依撒格完婚後,又續娶了一妻,名叫刻突辣,由刻突辣又生了五六個兒子,他們後來成了東方某些民族,如米德揚族的始祖。亞巴郎活至一百七十五歲時,也因年老力衰,與世長辭。依撒格就把他埋在瑪默勒山洞內,即同撒辣埋在一起。從上述亞巴郎的小史看來,他是上帝所特選的人,為預備上帝來日救贖人類之工程,使他成為一大民族(以色列民族)的先祖。
的確,日後以色列民族無不以稱亞巴郎為父,自認為亞巴郎之後裔為最大的光榮(見出32:13; 33:1; 申1:8; 路1:55, 73; 瑪3:9; 路3:8; 若8:31-39)。從亞巴郎方面,他之所以偉大而稱為義人,是由於他對上帝的絕對的信德(創15:6; 希11:8, 9),以致稱亞巴郎為「信德之父」,聖保祿引伸這一意義,凡對上帝有信德的人,才是亞巴郎的子孫(迦3:6-9; 羅9:7)。
其次亞巴郎不只有信德,而且因信德也修行了其他不少美德,如愛德:愛上帝,愛人。愛上帝表現在對上帝絕對地服從(創22:2-12);愛人,為索多瑪等城出征(創14:14-16),後又為該城向上帝求情(創18:23-33),收留旅客等(創18:1-8)。因了亞巴郎一生勤修上述諸德,故在全部聖經內幾時提及亞巴郎,都是異口同聲地稱揚他:稱他為「上帝的人」,「上帝的僕人」(申9:27; 詠105:6, 42),「上帝的朋友」(依41:8; 編下20:7; 達3:35; 雅2:23.);稱上帝為亞巴郎的主(出3:15);末後還有另一稱呼,即稱亞巴郎為「萬民的大父」(德44:20)。見撒辣、依撒格、依市瑪耳、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