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鶴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
- 郵政區碼:313311
- 人口:1936人(1992年)
歷史沿革,毛竹產業,鄉村企業,發展歷程,農業經濟,工業主導,經濟成效,社會事業,美麗鄉村,生態旅遊,竹海特色,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相傳清代以前,境內荒無人煙。後有5名逃難婦女棲居。清同治年間,人口漸增,命名五女莊。本世紀初至六十年代,又不斷有移民入境定居,其中有蕭山、富陽、桐廬、紹興、永康、義烏、天台、青田、東陽、平湖、寧波等地從事造紙和開礦的工人;有安徽省安慶地區的移民;有上海、杭州市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還有從江蘇丹陽嫁來的婦女。全村今有108姓,其中以汪、鄒、孫、盧、葉姓人口居多。
清屬移風鄉;民國期間屬南嶼鄉;1950年屬港口鄉;1956年,取五雲里和鶴嶺兩地名的首字,成立五鶴農林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屬青山人民公社,為五鶴生產隊(後稱大隊);1960年9月屬港口人民公社;1983年5月屬港口鄉。轄西路、敘石塢、五雲里、清吏、查家頭、樹景塢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五雲里。
毛竹產業
全村擁有毛竹林面積9627畝。1949年前,每畝竹林的立竹量100株左右,毛竹胸圍平均7.5寸。60年代開始,毛竹生產由生產隊統一管理,採取護筍養竹、防病治蟲、除草、鬆土施肥等措施,做到合理砍伐,適時購銷。70年代開始,實行"砍八留六",提高竹林的立竹量。1984年開始,開發筍、竹兩用山,使每畝竹山的出筍量由62.5公斤提高到115公斤。
目前,毛竹蓄積量達到212萬株,平均每畝立竹200株以上;每度砍伐毛竹53萬支;筍、竹兩用山達到2000畝。毛竹的質量和長度均有提高,最大的毛竹胸圍達15.7寸。大坑的毛竹以高、大、均勻而著名,自1956年以來,曾先後有原蘇聯、加拿大、印度、越南、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專家和旅遊者前來參觀、遊覽,如今已成為省旅遊線定點單位。
鄉村企業
發展歷程
七十年代初,五鶴村始辦糧食加工廠,廠房簡陋,設備落後;1977年擴建廠房,更新設備,經營範圍為碾米、軋粉、飼料和年糕加工。1980年創辦農機修配廠,生產農用打稻機,但規模不大。
1984年,投資16萬元創辦筍廠(後定名為五鶴罐頭食品廠,成為浙江省水煮筍集團成員廠),次年建成投產,年產水煮筍能力80噸。
1986年開始,由王建平(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承包經營,並擴建廠房、倉庫,增添殺菌、漂白、鍋爐等生產設備,形成一套蒸煮、剝筍、分級、殺菌、包裝生產流水作業線,年產水煮筍的能力增加到300噸;同時努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加強產品質量管理,開拓銷售市場。1990年和1991年,產品質量名列全省第一。
1992年,水煮筍的年產量達到703.1噸,實現產值309萬元,出口外銷670噸,被縣人民政府命名為出口創匯先進企業。
1991年上半年,村、鄉聯辦五鶴竹製品廠,投資70萬元,10月底投產。擁有廠房773.7平方米以及編織機、烘房、蒸煮等成套設備,生產涼蓆等產品。1992年,產值287萬元。
1992年6月創辦鶴遙竹製品廠,投資75萬元,11月投產。擁有1500平方米廠房和拉絲機、編織機、針機、烘房、蒸煮等設備,主產涼蓆,日產200床左右,並以廢料加工沙發坐墊、小背包、小旅行包等副產品,提高毛竹的利用率。產品銷勢良好。
此外,還先後興辦建築、運輸和服務等行業。目前,全村擁有載重5噸汽車2輛、工具車3輛、轎車1輛、拖拉機17輛、機動三輪車11輛,分別為村辦工業裝運毛竹、石灰、石煤和為村民服務。1992年,3個運輸、服務性企業總收入達30.9萬元。
村辦工業的興起,解決了全村勞動力的出路,提高了村民經濟收入。目前轉為工業生產的固定勞動力有350多人,季節性勞動力150多人,人均月工資收入在150元以上。
農業經濟
僅有耕地749畝的五鶴村,始終不放鬆糧食生產。1949年以來,通過修水利,造水庫,辦良種場,使糧食生產穩步發展。1992年,糧食總產550噸,平均畝產734公斤,比1980年增長17.8%。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08.34萬元,比1980年增加13.95倍;人均純收入1546元,比1980年增加5.5倍。
工業主導
五鶴村扛起工業大旗,邁出創業步伐,借創建機遇煥發榮光。“無工不富,五鶴村用好、用足、用活豐富的竹資源,要近水樓台先得月”,村支部書記王建平帶領全村全面推進“工業強村“發展戰略”,積極扶持、鼓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家庭工業。合理開發村可利用荒山、荒灘以及閒置土地,使“糞土”變黃金,山中毛竹“轉身”精美的竹製品流向世界。僅2007年全村就新建8家企業,被評為現代家庭工業示範村。
在此基礎上,五鶴村進一步激勵家庭工業做實做大,以竹製品加工業為重點,建設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特色明顯的工業功能集中區。在清口自然村可以看到,60畝多的土地上集聚20多家企業。“我們不再是小打小鬧”,說這話的朱聯民是集中區內一家竹製品廠的老闆,原本經營的是普通家庭作坊,去年他將工廠搬過來,不僅擴大生產規模,而且企業積極轉型升級,一律加工精品。客商不遠千里進村下訂單,產品飛進“家樂福”、“好又多”等大型超市,企業一年產值達到800萬元。
經濟成效
村辦工業的興旺,還解決了全村勞動力出路,提高村民經濟收入,目前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30000元。立足新起點,全村要在中國美麗鄉村建設中把握新機遇,實現新跨越,加力加助發展家庭工業,致力於為村民的幸福生活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社會事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衛生事業相應發展。目前設在姚山的村辦國小,已擁有13間兩層樓和三層樓的教學樓以及完備的教學設備和體育活動器材,基本上達到"六配套"要求。1992年辦起村級衛生室,將原來的個體醫療轉為村辦、鄉管的村級醫療保健站。目前,全村已有80%以上的戶參加合作醫療保健;95%的戶已飲用自來水。
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是農民的世代追求,也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初衷。今年以來,五鶴村“砸”下220萬,進行村莊環境提升,創建宜人的居住環境,讓村民享受創建帶來的實惠。
西路自然村是五鶴村的門戶,也是中心村,一條從這裡通往大竹海的交通要道不僅狹窄,且道路兩旁破舊不堪,影響了旅居者的心情。“上頭穿西裝,下面不能穿草鞋”,於是村里動手拆除道路兩旁18間危舊房屋,道路從4米拓寬到9米,鋪設油路1.5公里,改造圍牆2500米,房屋立面整治31800平方米。同時,建設農民休閒公園和文化長廊,安裝健身器材。如今乾淨整潔的道路令人耳目一新,古色古香的路燈排列在整潔的村道上,徽派民居修葺一新、長廊蜿蜒曲折、景觀大道賞心悅目。在提升村莊環境同時,村里投入25萬元對村辦公樓進行全面裝修,建成村級服務中心,使村民辦事不出村,給村民帶來便利。
美麗鄉村
生態旅遊
美麗鄉村創建,要善於把自然資源變成經濟資源、把環境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於是,今年村里規劃西路自然村至五雲自然村一線,以大竹海景點為核心,建設旅遊服務設施完善、旅遊內容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活動相統一的休閒區域。現在大竹海景區收入一年可以達到300萬元,景區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的增長,生態旅遊成為五鶴村的一大產業。全村53家農家樂、10多家山貨市場、50多名抬轎夫,一年共創收250萬元,既與景區無縫銜接,又為竹農找到一條致富新路。
土生土長的五鶴村民章柏興就是其中一位,他開辦“滬上農家”農家樂,天天賓朋造訪,節假日遊客爆棚。年收入近30萬讓人意想不到。而五鶴人不滿足於此,要將寶藏發揮得淋漓盡致,推進農家樂走星級路線。於是農家樂主將屋頂換上青灰瓦,牆面漆上環保漆,院落種上各種觀賞花木……讓五鶴的“竹海”農家樂成為一個個精緻小品,別具風味。
竹海特色
突出“竹海”資源特色,村里還實行竹林培育與景區開發的統一,建設以竹為主題,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閒旅遊的林業、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區。不久後,總投資180多萬元,上千畝的毛竹高效示範林項目建成,這個與浙江林學院合作的項目將大大提高竹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現代科技園區以培育大徑竹材為特色,為村內竹製品加工提供優質毛竹資源。同時規劃觀音堂至青吏、上姚山至大會堂的觀光線路。屆時,園內清新的自然空氣,無限的竹海風光,淳樸的農家小院,使生態旅遊更具地方特色,休閒經濟更具人文含量,“農家樂”更具濃郁的鄉土文化色彩,真正實現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五鶴村村民委員會(港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