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魁
- 導演:黃建新
- 類型:歷史
- 主演:張世,王玉梅
黃建新執導電影
“五魁”是一個相沿了幾百年的舊習。明代科舉分五經取士,《詩》、《書》、《禮》、《易》、《春秋》,每經的第一名稱經魁,共五魁。賈平凹用這個早已被廢除了的制度作為名字寫了一個離經判道的故事,而黃建新偏不甘心於被框定為“城市電影”的導演,把它搬上了銀幕。
荒漠、古堡、馬隊、硬漢,《五魁》使觀眾又一次落入了整個第五代導演揮之不去的蠻荒色彩和西部特徵的影像牢籠。在作家張賢亮苦心經營20年,兜售荒涼的銀川鎮北堡古城,《大話西遊》、《東邪西毒》的外景地,黃建新又一次掛起了紅燈籠,掀起紅蓋頭,認真講述了一個偷情搶親和私奔的故事。但不要忘了,拍這片時是93年,鬼才張藝謀剛剛捧回《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以及《菊豆》的洋獎盃,類似的題材和電影語彙已充斥著中國人和外國人的耳目,黃建新的《五魁》難以避免不被眼尖手疾的人指責為向第五代的投奔和落網。
黃建新是當代性的,社會性的,他的“城市電影”構成了“第五代”影史中與蒼茫遠久的歷史故事相對應的一組現代都市畫面,都市裡處於問題中的“人”成為他尋找文化的根源的載體,但發現一個電影作者的心理結構不僅僅在於他一系列類同的影片中,也在於他最不典型的作品中。《五魁》是黃建新城市電影的意向化書寫,他有意的模糊年代,淡化背景,正如他城市電影中沒有特徵的北京。他把人從社會關係中剝離出來,人幾乎就是一個符號,一個直截了當的明喻,柳太太是“倫理”,新媳婦是“欲望”,而五魁則以“背”的動作完成了尋找和選擇。
五魁由痛恨土匪到成為土匪,新媳婦由逃離土匪到投向土匪的懷抱,唯一巋然不動的是柳家太太的凌空而視的死屍和枯木不倒的貞節牌坊。《五魁》對人性的探討仍然是一個沒有終點的輪迴,土匪意味著人的原始狀態,他代表著人性,但這人性必然要歸向某種社會性,影片結束在五魁背上媳婦離開柳家大院,周圍是一群的土匪,但他們要走向哪裡,影片並沒有提示。人必然要生活在群體當中,有群體就有社會,人和社會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黃建新的城市電影始終在提出並試圖回答著這個問題。
黃建新說:“拍這種片子我發現自己沒有靈氣,就是沒有感覺……我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任何一個創作者,都是有很大局限的。”但是《五魁》中沒有一個空間是真實的,所有的轉場,組接的時空都是虛假的,但這些虛假創造了心理上的真實。影像上將有生命力的事物完全剔出影片,並將土匪殺人和被殺的場面全部省略,觀眾看不到過程,只有結果,大量的空擋和結果的組接,這就是《五魁》的一個基本的結構方式。或許黃建新並不熟悉這一類型的影片,之後他也未再嘗試過這類的影片,但《五魁》從一個反面證明了黃建新的風格,從創造意向這一點上說,《五魁》和黃建新的其他影片是有許多共同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