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爺是一個神話中的職位名稱,也稱為五道將軍。
“五道將軍”又稱“五道大神”,是唐朝至五代時期民間信仰中廣為流傳的冥界神靈。一般認為其與中國古代的泰山府君、佛教的閻羅王司職相近,專掌地獄、鬼卒等事。
“五道爺”的形象常見於隋唐志怪小說之中,據《太平御覽》載“北齊崔季舒,位至侍中特進······又其妻曾晝寢,見一神人,身長丈余,遍體黑毛,前來逼己。巫曰:‘此是五道將軍,人宅者不祥也。’”
除了民間外,在國家祭祀的諸神中也有五道爺。
《冊府元龜》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彌災三》記載,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因為霖雨成災,司天監靈台郎李德舟“獻唐初太史令李淳風‘祈晴法’”,請求祭祀“天皇大帝、北極北斗、壽星、九曜、二十八宿、天地水三官、五嶽神;又有陪位神:五嶽判官、五道將軍、風伯雨師、名山大川,醮法用紙錢,馳馬有差”云云。這一建議得到了帝王的批准。
這就說明至少在唐末五代時期,五道將軍曾一度出現在國家祭祀的諸神行列之中,同時也表明五道將軍又具有了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的職能。
五道將軍淵源的三種版本
關於“五道將軍”的“五道”為何意,具有三種版本的說法。
在第一種版本中,“五道將軍”是中國北方民俗神之一,被民間尊奉為“五道老爺”,或稱“五道真君”。相傳,五道將軍為東嶽大帝手下屬神,掌管世人生死榮祿,為陰間大神,地位高於閻羅王前的判官。
在這一版本中,五道將軍為把守陰間地府東南西北中入口的五位守路鬼神,由此得名。在道家典籍和民間的稱謂中還有“五道神”、“五道真君”、“五道聖君”、“五道大神”、“五道老爺”等名號。在民間,有供奉“五道將軍”的五道廟。
第二種版本是有人根據《莊子·肱篋》中關於“五盜”的說法,又附會了劉宋永光年間被朝廷擒斬的五個強盜,總稱為“五盜將軍”或“五道將軍”,並成為道教中東嶽大帝的屬神,掌管冥界之事。這種說法最早是在明代田藝蘅的《留青日札》中提到的:
“今雲五道將軍,謂盜神也。余意出《莊子·膚故篇》‘盜亦有道’——‘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是五者豈所謂五道邪。’”
売捎讜諉竇洌五道也被訛化為“五盜”,故後來也演化成了五個有名有姓的盜寇,百姓恐於失盜,便祭祀他們,以祈求手下留情。這五盜將軍則是杜平、李思、任安、孫立、耿彥正。
據明人所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宋廢帝永光年間,有五盜寇獨霸一方,作亂不止,禍害百姓。景和年間,皇帝遣將張洪捉殺五盜於新封縣北。後此五人陰魂不散,作祟惑眾於喪生之地。人畏其患,遂祀奉之,祭之者皆呼其為“五盜將軍”。後五人被衍化為盜神,受到祀奉。然田藝蘅純屬臆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記載的“五盜將軍”也與“司管地府”、“執掌生死”的五道將軍職能並不相符。
第三個版本認為,“五道”是受佛教“五道輪迴”的影響。宋人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十《三洞經教部》云:“何謂五道?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為人神;三道者,神人禽獸為禽獸神;四道者,神入薛荔,薛荔者,餓鬼名也;五道者,神人泥黎,泥黎者,地獄名也。”
此處的“五道”是指靈魂換世轉生的“五道輪迴”,乃是道教本身輪迴轉世體系,今人多知佛教的六道而不知道教的五道輪迴。道教認為人應修性守道、清靜寡慾,否則迷淪有欲、淆亂本真。不能返樸歸根,與道同體,其神便入五道。
不能返樸歸根,與道同體,其神便入五道,據《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載: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神道);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餓鬼名也(餓鬼道);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人名。(地獄道)。
其實按五道之名,本不屬佛教專有,唐代三藏法師義淨在其所譯《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揭磨》中說道:“現今西方住處,皆有天授種族、出家之流,所有軌儀多同佛法,至如五道輪迴、生天解脫、所習三藏,亦有大同。”
據以上文,這位五道之神原也應是佛教稱之為外道的神靈。佛教傳入到了中國後,其跟原有的中國神靈體系相融合。閻羅是佛教思想傳播的一種地獄冥神,而五道將軍則更成為本土化的冥神之一。
五道神在民間的流傳和小說中的形象
唐宋以降,該神的信仰已經深入民間,至明清則更為普遍,各地之五道將軍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一般而言,作為本土俗造神靈的五道將軍,沒有閻王、判官、小鬼那么貪贓枉法,留下較多的同情弱者,成全有情人和開釋無辜的事跡,因而在人們心目中,口碑比閻羅王要好一些。這或許暗含著“盜亦有道”和顛覆廟堂專制權威的潛意識。
五道將軍在後代的通俗小說中也偶而露面,如《水滸傳》第二十四回,西門慶初次見到潘金蓮,向王婆打聽。王婆道:“她是閻羅大王的妹子,五道將軍的女兒。”
第三十九回,寫宋江酒醉得陽樓題反詩事發,佯作顛狂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領十萬天兵來殺你江州人,閻羅大王做先鋒,五道將軍做合後,與我一碩金印,殺你這般鳥人。”
第一百一十六回寫張橫被張順之魂附身,殺方天定之後悶倒在地:“未從五道將軍去,定是無常二鬼催。”
“宋江題反詩”劇照(資料圖)
凡此足以說明,這位五道將軍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是多么廣泛的流行於民間。
古典小說中的五道將軍似乎可以代閻羅王決定世人壽限,但與閻羅王不同,五道將軍更具同情心,能幫助、成全弱者實現自己的理想,是位具有正義感的冥神。
在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周勝仙與范二郎一見鐘情,卻被勝仙父親阻隔;勝仙氣死昏厥,下葬後卻被盜墓賊救醒,來找范二郎卻被誤認為是鬼被二郎打死,范二郎因此入獄。
范二郎在獄中做夢見到了周勝仙,二人還成就夫妻之事。臨別之際,勝仙告訴二郎:“奴陽壽未絕。今被五道將軍收用。奴一心只憶著官人,泣訴其情,蒙五道將軍可憐,給假三日。如今期限滿了,若再延遲,必遭呵斥。奴從此與官人永別。官人之事,奴已拜求五道將軍,但耐心,一月之後,必然無事。”
五道將軍,是東嶽大帝的臣屬,而且是最重要的助手,是冥間的大神,掌管世人生死與榮祿的神祗。他為周、范二人的真情所打動,因此幫助二人,不但使其了卻夫妻心愿,而且助范出獄。作品正是藉助了道教的鬼神觀念,讚美了周勝仙對愛情的一往情深,感人至深。
上引資料中大都為小說,故事情節雖是虛構的,但其所涉及的社會情況卻是當時真實情況的反映。另外,其所涉及到人們的信仰與觀念也是當時真實情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