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謂之行

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形態的流行不息。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哲學命題。語出《洪範傳》:“五行也者,成變化而行鬼神,往來乎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是故謂之行。”五行謂之行是對王安石這一思想的概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行謂之行
  • 定義: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哲學命題
五行學說,即關於水、火、木、金、土是構成世界萬物的5種基本物質元素的思想,早在殷周之際即已產生。春秋戰國時期五行學說得到進一步發展,一些思想家提出五行相生、相剋的思想,但鄒衍等人也將五行神秘化。秦漢以後,五行學說為儒家吸收,成為他們構成其宇宙生成理論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同時伏生、董仲舒等人也進一步把五行神秘化,如以五行配四方、四時、人體五臟、人倫五常,並以五行相勝作為其災變說的理論基礎;劉向更把春秋戰國以至秦漢間的符瑞災異加以整理,編成《洪範五行傳》,集“五行災異說”之大成。王安石的“五行謂之行”命題即針對伏生、董仲舒、劉向等人的思想提出的。他以往來流行不停詮釋五行,意即五行是5種永恆運動著的物質形態,它們是由陰極、陽極、陽中、陰中、沖和之氣生成的,有時、空、材、氣、形、事、情、色、聲、臭、味等性質。五行的往來流行又產生萬物的生成變化。五行相生相繼,從而使天地間顯示出四時之變化和萬物的生長收藏;它們的相剋相治,則被人用以製作器物。
王安石的五行謂之行思想,糾正了伏生、董仲舒、劉向等人對五行所做的神秘主義歪曲,把五行恢復為處於永恆流變之中的氣的5種形態。為其提出天人不相干的思想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但是王安石並未完全擺脫把五行神秘化的思想影響,如他認為五行在物為精、神、魂、魄、意;把火之於水、火之於土的相剋相生關係視做妻道、母道;認為正邪、美惡、醜好、凶吉等“性命之理,道德之意”皆在於五行;把五行與天地生成之數相配;以東、西、南、北、中同五行相配等等仍具有神秘主義性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