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區沙朗鄉大村村委會

五華區沙朗鄉大村村委會

五華區沙朗鄉大村村委會行政村歸五華區沙朗鄉管理,在沙朗鄉西邊,與沙朗鄉政府所在地的距離1.2公里,到鄉道路是柏油路,交通方便,與昆明市距離14公里。管理5個自然村,農戶有1093戶,鄉村人口有4002人,其中農業人口有400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華區沙朗鄉大村村委會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五華區沙朗鄉
  • 面積:27.32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村情概況

行政村隸屬五華區沙朗鄉,地處沙朗鄉西邊,距沙朗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離昆明市14公里。轄大村、西村、大麥塘、大凹、苦葛箐5個自然村。現有農戶1093戶,鄉村人口4002人,其中農業人口4002人,勞動力26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21人。
全村國土面積27.32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3℃,年降水量1100 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豆、蔬菜、花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714 畝,人均耕地0.67 畝,林地35626.4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80.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1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耕地總面積2714 畝(其中:水田1881畝,旱地 833 畝),人均耕地0.67 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 35626.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5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桃子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70.40畝,其中養殖面積53畝其他面積2481畝。有石灰岩等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029戶通自來水。有1029戶通電,有101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98.34 %和98.54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4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78戶(分別占總數的72.6 %和65.9%)。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是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90輛,拖拉機20輛,機車2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81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面積1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3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的農戶3戶;裝有太陽能的農戶462 戶;建有小水窖17口。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 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2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80.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71.61萬元,占總收入的9.66%;畜牧業收入625.96萬元,占總收入的 12.8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756頭,肉牛 144頭,肉羊108頭);漁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0.26%;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3513.45萬元,占總收入的 72%;工資性收入256.55萬元,占總收入的 52.57%。農民人均純收入3919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占勞動力的 0%),在省內務工355人,到省外務工28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蔬菜水果,主要銷售往省內、外。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0.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專業合作組織 1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66人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93戶,鄉村人口4002人,其中男性1900人,女性2102人。其中農業人口4002人,勞動力2650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少數民族3377人,白族3324人,其他民族53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91人,占人口總數的42.2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39人,占人口總數的88.43%;享受農村低保的4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8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 所,校舍建築面積 1168 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455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5人,其中小學生334人,中學生121人。全村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3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7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070萬元,有固定資產2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