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開竅

五臟開竅是指五臟與人體官竅有著相對應的關係,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及二陰,二者在生理及病理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五臟功能的強弱及疾病,可在相應官竅上有所反應,同時在五臟官竅上施以治療,又可以治療相應臟腑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臟開竅
  • 出 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中醫學對五臟與人體官竅關係的概括。其內容是,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及二陰

解讀

中醫學對五臟與人體官竅關係的概括。其內容是,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及二陰。其機理是,諸官竅的營養及其功能所主源於相應之髒。如眼睛的營養來源與視覺功能與肝血的營養、肝氣的調節,關係最為密切;舌的味覺功能與伸縮語言作用與心氣盛衰關係最為密切;其他,腎精腎氣對於耳的聽覺、前後陰排尿排便功能,肺氣對於鼻的嗅覺功能,脾氣對於口的食慾口味功能均是這種關係。

中醫套用

五臟開竅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官竅形態及其功能變化,反映相應之髒精氣盛衰,具有診斷價值。二是官竅病變通過治療相應之髒取效,也可以在官竅上施以治療或保健手段,起到治療或頤養相應之髒的作用。三是反映中醫學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具體內容如下:
心開竅於舌
舌為心之竅,其理論依據有四:1、心與舌體通過經脈相互聯繫。《靈樞·經脈》說:“手少陰之別……循經入於心中,系舌本。”2、心主血脈,而舌體血管豐富,外無表皮覆蓋,故舌色能靈敏地反映心主血脈的功能狀態。3、舌具有感受味覺的功能。心主血脈,心之氣血通過經脈上榮於舌,使之發揮鑑別五味的作用。故《靈樞·脈度》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4、舌與言語、聲音有關。舌體運動及語言表達功能依賴心神的統領,故說:“舌者,心之官也”(《靈樞·五閱五使》)。
綜上所述,舌與心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則舌體紅活榮潤,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若心有病變,亦可從舌上反映出來。如;心血不足,則舌淡瘦薄;心火上炎,則舌紅生瘡;心血瘀阻,則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若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則可見舌強、語謇,甚或失語等。
舌本為口中的實體感覺器官,並非為“竅”,與耳、目、鼻、口等孔竅性器官不同。心本有竅,《素問·金匱真言論》所謂“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是說耳之聽聲與心神相關。此外,舌通過經絡與脾、肝、腎等髒也有聯繫,與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之說相合。
肺開竅於鼻
鼻為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所以稱鼻為肺之竅。鼻為呼吸道之最上端,通過肺系(喉嚨、氣管等)與肺相聯,具有主通氣和主嗅覺的功能。鼻的通氣和嗅覺功能,都必須依賴肺氣的宣發作用。肺氣宣暢,則鼻竅通利,呼吸平穩,嗅覺靈敏;肺失宣發,則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覺亦差。故曰:“鼻者,肺之官也”(《靈樞·五閱五使》);“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靈樞·脈度》)。臨床上常把鼻的異常變化作為診斷肺病的依據之一,而治療鼻塞流涕、嗅覺失常等病證,又多用辛散宣肺之法。
脾開竅於口
脾開竅於口,是指人的食慾、口味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口腔在消化道的最上端,主接納和咀嚼食物。食物經咀嚼後,便於胃的受納和腐熟。脾的經脈“連舌本,散舌下”,舌又主司味覺,所以,食慾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運化功能是否正常。脾氣健旺,則食慾旺盛,口味正常,如《靈樞·脈度》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若脾失健運,濕濁內生,則見食欲不振,口味異常,如口淡乏味、口膩、口甜等。
肝開竅於目
目為視覺器官,具有視物功能,故又稱“精明”。目之所以具有視物功能,依賴肝精肝血之濡養和肝氣之疏泄。肝的經脈上連目系,《靈樞·經脈》說:“肝足厥陰之脈……連目系。”肝之精血氣循此經脈上注於目,使其發揮視覺作用。如《靈樞·脈度》說:“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肝之精血充足,肝氣調和,目才能正常發揮其視物辨色的功能。若肝精肝血不足,則會導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目眩、目眶疼痛等症;肝經風熱則目赤癢痛;肝風內動則目睛上吊、兩目斜視;因情志不暢,致肝氣鬱結,久而火動痰生,蒙阻清竅,可致二目昏蒙,視物不清。由於肝與目在生理病理上關係密切,臨床上凡目疾主要以治肝為主。
目的視覺功能的發揮,還依賴於五臟六腑之精的濡養。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眼窠部位,分別滋養眼的各個組織。《靈樞·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後世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五輪”學說,為眼科疾病的辨證論治奠定了理論基礎。
腎開竅於耳及二陰
耳是聽覺器官,耳的聽覺功能靈敏與否,與腎精、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故《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因此,只有腎精及腎氣充盈,髓海得養,才能聽覺靈敏,分辨力高;反之,若腎精及腎氣虛衰,則髓海失養,出現聽力減退,或見耳鳴,甚則耳聾。人到老年,由於腎精及腎氣衰少,則多表現為聽力減退。臨床常以耳的聽覺變化,作為判斷腎精及腎氣盛衰的重要標誌,故說腎開竅於耳。
二陰,指前陰和後陰。前陰是指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後陰是指排泄糞便的通道。二陰主司二便。尿液的貯藏和排泄雖在膀胱,但尿液的生成及排泄必須依賴於腎氣的蒸化和固攝作用協調。腎氣之蒸化及固攝作用失常,則可見尿頻、遺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閉等小便異常的病證。糞便的排泄,本屬大腸的傳化糟粕功能,但亦與腎氣的推動和固攝作用有關。若腎氣不足,則推動無力而致氣虛便秘,或固攝無權而致大便失禁,久泄滑脫。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腎……開竅於二陰。”
前陰是人體的外生殖器,其生殖功能與腎精、腎氣的關係密切,故前陰性器官又有“外腎”之稱。前陰,在男子是精竅與溺竅合而為一的陰莖,在女子則有陰戶、陰道之分,以主房事和生殖。腎精充足,腎氣充盛,則精液及時溢瀉,男女陰陽合而有子。腎精、腎氣的生理功能失常,則可導致人體性器官的發育不良和生殖能力減退,從而導致男子陽痿、早泄、少精、滑精、遺精、精瘀及不育等,女子則見夢交、月經異常及不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