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郁證,是臟腑本氣鬱結所致的病證。見《證治匯補·五臟郁證》。
基本介紹
- 別名:五臟郁證
- 常見發病部位:肺
- 常見症狀:肝鬱脅脹噯氣
- 出處:《證治匯補·五臟郁證》
五臟郁證,是臟腑本氣鬱結所致的病證。見《證治匯補·五臟郁證》。
五臟郁證,是臟腑本氣鬱結所致的病證。見《證治匯補·五臟郁證》。心郁昏昧健忘,肝鬱脅脹噯氣,脾郁中滿不食,肺郁乾咳無痰,腎郁腰脹淋濁,不能久立。詳見心郁、肝鬱、脾郁、肺郁、腎郁各條。...
肺郁 肺郁,病證名,五臟郁證之一。證見皮毛乾燥,欲嗽無痰。《赤水玄珠》卷十一:“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潤,欲嗽而無痰。治宜桔梗、麻黃、豆豉。”參見五臟郁證條。
肺脾郁 肺脾郁,病證名。郁證之一。《類證治裁》卷三:“肺脾郁,營損肌瘦,養營湯去桂心,減熟地黃。”參見五臟郁證條。
《趙清理郁證調治與醫案醫話》是 2009年1月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國祥。本書分兩章介紹了郁證調治的學術思想、治療和逍遙散變法、郁證的音樂調攝、郁證的情志調攝和醫案醫話的內容。內容簡介 趙清理教授是全國首批500名...
”《景岳全書·郁證》將情志之郁稱為因郁而病,著重論述了怒郁、思郁、憂鬱三種郁證的證治。《臨證指南醫案·郁》所載的病例,均屬情志之郁,治則涉及疏肝理氣、苦辛通降、乎肝熄風、清心瀉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絡、化痰滌飲、...
屬中醫內科範疇。其內容包括:郁證、血證、汗證、消渴、內傷發熱、虛勞、積聚、厥證、癭病。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臟腑的生理現象、病理變化,均以氣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津液是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
不同疾病,可具有相同的證候病機,如郁證、脅痛、胃痛、腹痛、淋證等都可見肝氣鬱結的證候病機,這是異病同治的理論依據。證候本身就說明病機變化。如內傷頭痛中,常見痰濁頭痛與瘀血頭痛二證,一經辨證為痰濁頭痛,則其頭痛的病機必然是...
郁有六證(氣鬱、濕郁、熱郁、痰郁、血郁、食郁),氣鬱為郁證之一。明代以後,多以郁病屬於情志的病機,張介賓更專從情志之論而倡怒郁、思郁、憂鬱之說。華雲在《臨證指南》中云:“郁則氣滯,其滯或在形軀,或在臟腑,必有不...
”郁證是由於情志抑鬱,氣機郁滯所引起疾病的總稱。凡因情志不舒,氣鬱不伸而致血滯、痰結、食積、火郁乃致臟腑不和等引起種種痰病均屬之,其範圍非常之廣。王安道說:“凡病之起,多由於郁,郁者,滯而不通之義。”朱丹溪創立...
情志病包括:①因情志刺激而發的病證,如郁證、癲、狂等;②因情志刺激而誘發的病證,如胸痹、真心痛、眩暈(高血壓病)等身心疾病;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誌異常表現的病證,如消渴、惡性腫瘤、慢性肝膽疾病等,大都有異常的情志...
五氣 心腎不交與失眠 論精與神 郁證的五臟論 談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內經》談影響情志的因素 論虛、邪、瘀致痹症的原理 人生有生便有死 談中醫對產後痹症的治法 仲景論治未病 論醫者之心 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 參考文獻 ...
七情發病,郁情不離:七情發病與郁證關係非常密切,在情緒不快時,往往導致氣機郁滯發病;而在氣機郁滯(氣、血、痰、火、食、濕)時,亦易擾亂五臟,導致五神不寧,發生情志病變;七情亦可與郁證同時發病為患。故陳無擇說:“郁不離...
”肝失疏泄,氣機不暢,還可引起郁證等病理變化。2.1.3脾,脾在志為思。臨床上脾氣的盛衰可直接影響意的活動正常與否,脾虛則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不敏捷及智力下降等症。歸脾湯能治健忘就是例證。同時脾屬土為情志之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