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神

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種人的精神活動,中醫五行理論中,五神與五臟相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又稱五臟所藏。《素問遺篇·本病論》:“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神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素問遺篇•本病論》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感活動及性格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
“魄”是與身俱來的、本能性的、較低級的神經精神活動,如新生兒啼哭、吮吸、非條件反射動作和四肢運動,以及耳聽、目視、冷熱痛癢等感覺。
“意”是精神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指意識、回憶或未成定見的思維。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動,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動歸為魂的功能,張景岳把夢幻、想像等視作魂之用。
“志”指意志和經驗的存記,即“意之所存謂之志”。

中醫套用

在中醫五行學說理論下,五神與五臟有相應的對應關係,故在生理及病理上,五臟功能的正常與否與人的情志活動正常與否就有了內在聯繫。
1、心藏神
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統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體之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感活動及性格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
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們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生命活動。心神正常,則人體各臟腑的功能互相協調,彼此合作,全身安泰。神能馭氣控精,調節血液和津液的運行輸布,而精藏於五臟之中而為五臟之精,五臟之精所化之氣為五臟之氣,五臟之氣推動和調控五臟的功能。因此,心神通過駕馭協調各臟腑之氣以達到調控各臟腑功能之目的。由於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靈樞·邪客》)。同時,心為神明之髒,主宰精神意識思維及情志活動,如《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為之心。”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觀事物並作出反應,進行心理、意識和思維活動的臟器。這一複雜的精神活動實際上是在“心神”的主導下,由五臟協作共同完成的。由於心為藏神之髒,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傷,首傷心神,次及相應臟腑,導致臟腑氣機紊亂。
心的主血脈與藏神功能是密切相關的。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如《靈樞·營衛生會》說:“血者,神氣也。”心血,即在心臟與血脈中化生和運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則能化神養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則能馭氣以調控心血的運行,濡養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及心脈自身。
2、肺藏魄
“魄”是與身俱來的、本能性的、較低級的神經精神活動,如新生兒啼哭、吮吸、非條件反射動作和四肢運動,以及耳聽、目視、冷熱痛癢等感覺。魄的活動以精氣為物質基礎。《靈樞·本神》說:“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肺藏氣,氣舍魄。”魄司痛癢等感覺,感覺由皮膚接收,是因肺主皮毛;魄司啼哭,聲音由肺所發生;魄主本能反應與動作,運動由宗氣所推動。均表明肺與魄在功能上的密切相關。
3、脾藏意
“意”是精神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指意識、回憶或未成定見的思維,脾藏意就是體現了脾主運化水谷,化生營氣,以營養意的生理,即“脾藏營、營舍意”。意為脾所主,因此脾氣盛衰直接影響意的活動正常與否,脾虛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不敏捷及智力下降。
4、肝藏魂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動,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動歸為魂的功能,張景岳把夢幻、想像等視作魂之用。魂乃神之變,是神所派生的,故《靈樞·本神》所說:“隨神往來者,謂之魂。”《類經》注云:“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遊行之境,皆是也。”魂與神一樣,皆是以血為其主要物質基礎,心主血,故藏神;肝藏血,故藏魂。所以《靈樞·本神》又說:“肝藏血,血舍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則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虧損,則魂不守舍,則可見驚駭多夢,臥寐不安,夢遊,夢電、夢囈等。
5、腎藏志
“志”,指意志和經驗的存記,即“意之所存謂之志”。《靈樞·本神》楊上善註:“志,亦神之用也,所憶之意,有所專存,謂之志也。”《太素》指出志是記憶的保持,也是心理活動的指向和集中,如唐容川說:“志者,專意而不移也。”其以精為產生基礎,由腎所主,即“腎藏精,精舍志”。故老年腎氣衰就會出現健忘,病理上的健忘亦多與腎氣不足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