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子遺址

五家子遺址

五家子遺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山河街道五家子村附近,是一處青銅時代的多遺址複合型的遺址群,所處年代相當於中原王朝的東周時期,距今3000年左右。發現於1980年。遺址由北山、於家街、狐仙堂、西山、羊圈頂子等九處組成。遺蹟有石棺墓葬、房址、灰坑、灰溝。總面積達38萬多平方米。出土了豐富的陶器殘片及石器,屬西團山文化範疇。

2013年5月五家子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家子遺址
  • 地理位置: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
  • 編號:7-0109-1-109
  • 所處時代:東周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文物遺存,保護措施,研究價值,

歷史沿革

遺址群中最集中的一處墓群位於雙陽區山河街道的羊圈頂子,因此,此處這個墓群被稱為羊圈頂子墓群,它位於羊圈村西北處,南側為亞泰水泥廠,墓群建在向陽的山坡上,山坡較緩。通過地表可採集到素麵夾砂紅褐色陶器殘片,從採集的遺物以及石棺墓的構造方式等方面看,可以判斷該墓群為一處具有“西團山文化”類型特點的青銅器時期墓群,墓主人生活在我國中原商周、春秋以至戰國時代之間的某個時期。

文物遺存

1980年以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大面積的古代遺址及其石棺墓葬。遺存分布於相對獨立的區域內,其中最為豐富的是北山、於家街、狐仙堂、西山四處山坡,總面積達20餘萬平方米。在遺址地表可採集到豐富的陶器殘片及石器。陶器均為夾沙紅褐陶,胎質粗糙,火候不勻,器表無紋飾,手制。可辨器型有鼎、鬲、豆、罐、壺、缽、紡輪等。石器主要有斧、鑿、紡輪、網墜、鏃、雙孔石刀等,石器多為磨製,少量打制。
2005年,因長煙鐵路修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對長春市雙陽區五家子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揭露了5座房址、3個灰坑、2條灰溝,並出土一批石器和陶器。石器製法為磨製或打磨結合,兼有琢制,典型器物有石斧、穿孔石刀等。陶器燒制火候比較低。
五家子遺址發掘現場五家子遺址發掘現場

保護措施

1981年,五家子遺址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五家子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研究價值

五家子遺址發掘出的房址保存之完整和出土文物之豐富,為研究西團山文化在長春地區分布情況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進而為長春地區的人文發展和生態變遷研究工作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