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墩子,得名於解放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墩子
- 省份:江蘇省
- 性質:歷史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5 Dūnzǐ
五墩子,得名於解放前的地名。
五墩子,得名於解放前的地名。 地名含義按順序得名五墩子。歷史沿革2011年後拆遷消亡。...
小東崗土墩墓群位於句容市華陽鎮鈴塘小東崗村周邊。此處共有5 座土墩墓,俗稱五個墩子。其中,一組兩座,另一組3座,位於村東南,東西排列。文物特徵 地處低丘崗頂,南側一組2座。北側一組3座呈東西向一字排列。偏西的一座較大。高約6.5米。地面有印紋硬陶殘片。封土墩位於丘崗坡上,北側1、2號墩上農戶...
五堡墩由五座山峰組成。遠處望去,五座山峰既象五個獨立的城堡,又象五個相連的山墩,五堡墩因此得名。 五堡墩山形奇特、山峰秀麗,植被繁茂,空氣清新,是有名的奇山異石風景區。五堡墩尤以大墩子、三墩子最為出名,大墩子、三墩子四周皆懸崖絕壁,只有一條道通峰頂。大墩子峰頂面積約十多畝,通往峰頂的寨...
五堡墩由五座山峰組成。遠處望去,五座山峰既象五個獨立的城堡,又象五個相連的山墩,五堡墩因此得名。 五堡墩風景區山形奇特、山峰秀麗,植被繁茂,空氣清新,是有名的奇山異石風景區。五堡墩尤以大墩子、三墩子最為出名,大墩子、三墩子四周皆懸崖絕壁,只有一條道通峰頂。大墩子峰頂面積約十多畝,通往峰...
《墩子的故事》是潘寶昌執導,封佳奇、邱楓、曲柵柵、趙爾康等主演的青春劇情電影,於2005年1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生在中國江南小城的一位十五歲少年“墩子”的心路成長曆程。劇情簡介 15歲的墩子考上了鎮重點高中,考上大學的姐姐娟子走了,父母將娟子留下的女式腳踏車轉給墩子作為上學的代步工具。
五堡墩旅遊風景區位於連界鎮五堡墩村境內,距威遠縣城60公里,距連界鎮20公里,景區幅員面積5平方公里。地理環境 大墩子峰頂面積約十多畝,通往峰頂的寨門十分堅固完好,要想上到峰頂,必須通過一重10多米高似古城牆的石砌寨門和一重10多米長的人工鑿出的石洞(隧道),才能通向峰頂。三墩子峰頂面積不足500平...
《墩子的那段往事》是臥野滄桑創作的網路小說,發表於小說閱讀網。作品簡介 墩子被自己的表弟帶進了日本人的軍營,第一天他就看見自己的表弟五子殺了跟他們一起來的老張,他感覺五子很陌生,很可怕。井上少佐吃膩了墩子的飯菜,墩子被派去給日本兵做飯,他碰到了一個經常給他說話的小日本兵,他常常跟他坐在一起,...
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又叫油端子或油墩兒。油墩子分為兩種,素菜餡又稱蘿蔔絲餅,甜味的用豆沙餡。葷菜餡是用肉餡。將調稀的麵糊,少許倒入橢圓形鐵勺中,加蔥花和白蘿蔔絲、鮮肉或豆沙做成的圓團,再覆以麵糊入油鍋炸。由於屬油炸食品,外表呈黃褐色,吃起來香脆有味。菜品特色 酥脆香口,色香味俱...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潑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劇和反面人物。花衫:介於青衣和花旦之間,梳古裝頭(如古代...
3萬擔。行政村有蔡家小圩、下四、三、解放灣、頭,二五段、卜家圩、南柳城、王家小村、徐家小圩、秦子圩東、北柳城、二墩子、三四墩子、五墩子、岸北等16個自然村。村委會轄17個村民小組,925戶,2838人,1701個勞動力。全村6家村辦廠,318名職工。1987年工農業總產值560.1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50.1萬元。
光芒大廈、鼎和莊南門、百富紳西站、蓮沁苑、天和乾燥器廠、雙魚食品廠、江蘇九易科技、楊子英倫花園、江陰靖江園區、五圩村、四圩村、長強特鋼、迎江村、東安特鋼、恆義村、海峰船舶、新揚子船廠、上六圩、東興大道、上五圩港、萬盛村、美人港、逸雲生態園、上四圩港、新川心港、五墩子、濱江村、四墩子、文...
2013年3月5日,踏實墓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90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一號大墓。遺址特點 綜述 踏實墓群位於瓜州縣城南部、東南部數千米外的戈壁灘上,分布範圍達90平方千米,俗稱四個墩子,又叫吐火洛墓群,是考古已發現的河西走廊乃至甘肅省內規模較大的...
配菜師是一種職業,同行也稱“切配”或“墩子”。他/她們根據“炒菜師傅”給他們選單,按規定的量,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切配工作。科學配菜 配菜是整個飲食製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實現營養平衡與合理飲食結構的一項重要措施。科學配菜就是要根據食物原料 的 外 形 、 結構、化學成分、營養價值、理化性質,進行合理...
高密泥塑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隆慶、萬曆年間,這裡的農民就自己設計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也稱泥墩子)的焰火出售。簡介 成型 後來又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過以後,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最後這各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
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滿語叫“鄂多赫”,因著之便於騎馬而得名,亦稱 “短褂” 或 “馬墩子”,流行於清代及民國時期。清代初期,馬褂為一般士兵穿著,至康熙時期富貴之家也有穿者。雍正後,馬褂已甚為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