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入朝中四九

“五十入朝中四九”的俗諺來源莆田民間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十入朝中四九
  • 來源出處:莆田民間傳說
俗諺簡介,歷史傳說,

俗諺簡介

興化地靈人傑,科甲聯芳,莆田民間有“五十入朝中四九”的俗諺。
坐落在涵江紫璜山上的孔廟與涵江書院,是宋建、明修的。明末毀於倭禍。清康熙間重建,光緒間又建正學門。這樣,把孔廟、書院、正學門、泮水池、璧水橋以及四十九級石階的建築群聯成一體了。
孔廟的大成殿內奉祀孔子、四配、十哲。書院是專供孔氏子孫讀書的。廟宇巍峨,書院幽靜。(按:孔廟及書院已拆)正學門高大壯觀,橫額“正學門”三字,正楷雄健;其背面有“仰之彌高”四字橫匾,雍容遒勁。入正學門十多步,為泮水池,微波漾綠。池的中央用石板鋪成石橋,叫“璧水橋”,為人行道。過璧水橋為條石大道,用51塊各長9尺2寸、寬8寸2分的條石鋪就。盡頭兩側各有“龍井”一口。接著為四十九級石階,它依著紫璜山的地勢,用長13尺2寸、寬1尺2寸、高4寸8分的四十九塊條石砌成石梯,一級高於一級而上,平目而視,宛如天梯。它之所以築成四十九級者,相傳是因在封建科舉時代,興化(莆田)每科所中總是多至四五十名,以揚“文獻名邦”的盛譽。

歷史傳說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有一科,興化舉子五十人赴京應試,竟有四十九人進士及第的。舉人考進士是千(人)里選一(人)的,“五十中四九”,不僅轟動了京都,也轟動了全國。這時,奸相嚴嵩認為主考官是福建籍人,有偏袒;如果福建人的官場勢力大了,會影響他的權力範圍,就聯合各地其同黨,上奏嘉靖帝那位主考官不公,壟斷考試,否則,一府的進士錄取額這樣高是不可能的。其實,這位主考官是愛才的,是憑文取士的。那位“落第”的考卷,他看了,欣賞其才,擬置於卷首,適某大員造訪,他怕忘記了,就把其考卷慎重地鎖在抽屜里。後來,他真的忘記了,委屈了這位“落第”的才子,心中萬分懊悔。這時,嘉靖帝把嚴嵩等的奏摺遞給那位考試官看,並徵詢他的意見。主考官心胸坦蕩地說:萬歲,我為國舉賢不避嫌。興化那位名落孫山的,也在進士之列,請不妨一試。於是,嘉靖帝集國師、三輔會試。結果,連那個“落第”的也才華橫溢,嘉靖帝也高興地賜他同進士出身。
這就是“五十入朝中四九”的俗諺。如今,這“四十九級石階”(俗叫“四十九層”)尚存,地名仍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