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嵌式社會與民族團結:人類學的視角》是2018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少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嵌式社會與民族團結:人類學的視角
- 作者:張少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 頁數:320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1249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人類學田野調查的研究方法,以“互嵌式社區”向“互嵌式社會”的轉變為研究理路,對經濟、社會、文化、民俗等領域民族團結的生成和表現進行了一系列探討。以寧夏、內蒙古、四川、廣西和陝西等地不同民族、文化交往、傳播和並存的現實為基礎,重點討論了扶貧工作中的民族關係、互嵌式社區的交往與心態、民俗交往中的地區性、鄉村天主教與村落生活等問題,試圖為書記在會議報告中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學術支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理論與問題
一 何為“互嵌式社區”
二 走出“互嵌式社區”
三 人類學的視角
第二章 生計互嵌:閩寧鎮的扶貧攻堅與就業轉變
一 社區概況
二 城鎮化進程中的社區再造
三 東西協作背景下的生計變遷
四 就業方式轉變與身份的再生產
第三章 文化互嵌:阿拉善左旗的傳統資源與共享文化
一 社區概況
二 地域文化資源
三 公共文化體系建設
四 共享文化與民族關係
第四章 空間互嵌:紅寺堡的社區環境與社會心態
一 社區概況
二 移民社會中的民族交往
三 社會心態與民族關係
四 從空間互嵌走向民心相通
第五章 規則互嵌:木座寨的糾紛矛盾與社會控制
一 社區概況
二 村寨內部的糾紛及其解決
三 村寨外部的糾紛及其解決
四 社會控制的跨體系實踐
第六章 民俗互嵌:寶贈村的村寨交往與文化規則
一 社區概況
二 民俗交往背後的文化邏輯
三 以村寨為中心的交往網路
四 村寨交往與地域社會的形成
第七章 生活互嵌:黃家村的天主教會與鄉村生活
一 社區概況
二 鄉村教會與村民交往
三 鄉村教會與宗族運作
四 鄉村教會與村落政治
結語:中華民族共同體與民族團結
參考文獻
圖表
圖3-1 跨民族交往的程度
圖3-2 對於民族關係發展評價較好
圖4-1 紅寺堡區水利設施示意圖
圖7-1 調查地點區點陣圖
圖7-2 黃家村教堂附近社區圖
圖7-3 眉縣全境天主教教堂分布圖
圖7-4 LQF全家婚姻情況圖
圖7-5 調查地相關村落區點陣圖
表3-1 阿拉善左旗的重要文物遺蹟
表3-2 阿左旗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承人信息
表3-3 阿左旗公共文化設施數量概況
表3-4 阿拉善左旗烏蘭牧騎歷年演出一覽表
表3-5 阿拉善左旗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
表3-6 阿拉善左旗語言使用情況
表3-7 阿拉善左旗文字使用情況
表3-8 阿拉善左旗子女接受雙語教育的意願
表3-9 阿拉善左旗跨民族交友情況
表3-10 阿拉善左旗跨民族通婚情況
表3-11 阿拉善左旗關於民族衝突的評價
表4-1 紅寺堡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
表4-2 紅寺堡2013年城鄉基本經濟情況
表4-3 紅寺堡農村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
表4-4 自有住房數量
表4-5 住房(或宅基地)面積
表4-6 現有住房市場價值
表4-7 過去五年生活水平變化的評價
表4-8 未來五年的生活水平預期
表4-9 紅寺堡扶貧移民基本情況
表4-10 紅寺堡移民遷移原因
表4-11 移民遷移意願及變化
表4-12 移民遷移前後社會網路的變化
表4-13 尋求社會公正的途徑
表4-14 社會開放程度
表4-15 外地流動人口對於紅寺堡的意義評價
表4-16 職業類型分布
表4-17 就業範圍意願
表4-18 農業戶籍受訪者就業狀況
表4-19 非農戶籍受訪者就業狀況
表4-20 非農戶籍受訪者就業範圍
表4-21 民族交往的意願
表4-22 民族交往的內容
表4-23 民族身份在社會生活中的限制
表4-24 紅寺堡社會壓力評價
表4-25 紅寺堡主要社會壓力類型
表4-26 紅寺堡社會安全感
表4-27 紅寺堡不同領域的安全感
表4-28 紅寺堡社會公平評價
表4-29 紅寺堡不同領域的社會公平
表4-30 紅寺堡民族文化傳承現狀
表4-31 特色民族文化事項認知
表4-32 民族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
表4-33 紅寺堡民族認同的層次性
表4-34 計畫生育政策評價
表4-35 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評價
表4-36 民族特殊優惠政策評價
表6-1 寶贈三寨“欠”與“還”的現狀
表6-2 上寨歷年“月也”基本情況
表7-1 黃家村4組主要的通婚社區
表7-2 《黃家村會聖堂慶典禮單》基本信息
表7-3 《黃家村會聖堂慶典禮單》外會教友組信息
表7-4 《重修黃覺寺募捐列名》行政組織信息
表7-5 《重修黃覺寺募捐列名》宗教機構信息
表7-6 黃家村4組會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