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調適與重構

互動調適與重構

《互動調適與重構》是2007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以西北地區的四個省會(首府)城市西安、蘭州、西寧、銀川市的回族社區為重點,運用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的理論和方法,試圖在國家和社會關係歷史演變的巨觀場域中,在大傳統與小傳統以及城市多元文化的互動中全面探討城市回族社區及其文化的變遷。

基本介紹

  • 書名:互動調適與重構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74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105064900
條形碼: 9787105064908
產品尺寸及重量: 21 x 14.8 x 3 cm ; 762 g
ASIN: B0011ER1E2

內容簡介

《互動調適與重構》借鑑馬林諾斯基對特洛布里恩島的“庫拉”制度的分析方法和理論、施堅雅的市場一區系空間理論、K.波朗尼的“社會經濟整合模式”以及社會學的“社網圖”結構理論,分析大分散的回族社會的網路結構,揭示回族社會“五維一體”的社區結構以及在“流動中建構的生存模式”的社會本質。在歷史的縱軸上剖析回族社區在與國家、多元族群文化互動與調適中的歷史形成及其文化發展、變遷。在現實的橫軸上研究城市回族社區的地緣結構變遷及其由此帶來的全方位的文化影響。顯示出城市回族文化賴以生存生長的亞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發生質性改變;社區內部非正式控制弱化,族群內的社會交往互動頻度銳減,傳統的回族社區中心——清真寺對民族的維繫和整合力已大大弱化;傳統回族社區的聚居型地緣結構解體,原有的都市回族文化傳承、兒童社會化的文化生態已完全不復存在;“五維一體”的社會結構因聚居型地緣結構的解體而面臨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所必需的社會結構的重組。同時,社區的社緣變遷又以制度創新、發明、文化借用的方式彌補著由此帶來的文化衝擊、消耗,這種變遷漂浮在城市現代化的急流中呈現出自身難主沉浮而又不能隨波逐流的艱難選擇一一傳統與現代化、現代化與漢化、現代化與西化,在這個充滿張力、無序、解構、調適、重組的變遷過程中,都市回族社區正在以變應變中尋找著自身在流動的城市社會中的重新定位。
城市化作為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回族注定要面對城市化過程中的散居的考驗和經受文化傳統向現代化轉型的陣痛。傳統的延續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傳統的斷流或傳統的缺位,現代化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然而,自在的傳統如果沒有主體的文化自覺,又必定是死水一潭,因此,以文化自覺的方式實現自身傳統的現代化是城市社會中的回族穆斯林族群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