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多時空研究》是依託電子科技大學,由李仕明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田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多時空研究
- 依託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李仕明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2014年2月12日, 于田縣發生7.3地震,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研究顯示:民眾,尤其是農牧民的貧困是于田穩定發展的最顯著的社會現象,生態脆弱是于田穩定發展的最急迫的現實情景,源於教育落後的勞動者知識技能缺乏與價值觀念異常是于田穩定發展的最基本的發展制約,基礎設施落後尤其是產業畸形是于田穩定發展的最主要“硬傷”。災後恢復重建是于田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因此,本項目將結合上述問題,深入分析與研究于田“2.12”地震災區的災後恢復重建。首先,總結和分析“2.12”于田地震的災後恢復重建,其次,分析研究包括于田在內的南疆地區地震發展趨勢及其情景應對;然後,基於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就是消除貧困,實現人民富裕的基本理念,進行於田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多維思考,研究地震災後重建與消除貧困,結合于田實際,分析與思考貧困的誘因和機理,從而提供于田災後恢復重建的情景-應對建議。
結題摘要
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為7.3級地震。由於震中位於崑崙山腹地高山無人區,加之早在2004年,新疆就啟動了“抗震安居”工程並在2010年推出更高標準的“富民安居”工程,抗震安居房在震區覆蓋率達到90%,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包括和田、于田的新疆南疆,不僅是一個地震多發區,更是一個集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聚集區、貧困重點地區、生態脆弱地區以及受國際地緣政治與敵對勢力挑唆、鼓動,“三股勢力”活動猖獗、社會穩定難度極大的地區。通過地震災後重建,實現該區域的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社會穩定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課題,也構成了本項目的背景。 基於重大的社會需要,本項目的研究內容設計為:一,總結和分析“2.12”于田地震的災後恢復重建並研究包括于田在內的新疆南疆地區地震發展趨勢及其情景應對;二,基於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是消除貧困,實現人民富裕,進行於田地震災後重建的多維思考,分析與思考于田貧困的誘因和機理,從而提供于田災後恢復重建和社會穩定發展的情景-應對建議。 在“2.12”于田地震災區的實地調研以及借鑑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的分析研究,本項目獲得的研究結論為: 第一,進入21世紀,包括新疆南疆在內的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正在進入地震活動的活躍期,因而,在新疆南疆再次爆發大地震的風險顯著升高,強化新疆南疆地區的抗震救災能力建設仍然十分迫切。 第二,地震、生態脆弱、邊境山區、少數民族高度聚集、不同宗教與文化衝突、經濟社會與教育發展落後、敵對勢力挑唆鼓動,等等,每一項都不是構成社會失穩的充分和必要條件,但是,它們的高度聚合,確實大大增加了社會穩定的高度不確定性。因此,震後重建、強化抗震救災能力建設是實現包括和田、于田在內的新疆南疆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社會穩定發展的最重要和有效戰略舉措。 第三,貧困是社會穩定的不確定性,社會失穩則是貧困的“溫度計”。研究揭示,新疆于田和南疆的貧困,是地緣性貧困、生態型貧困、結構性貧困和內源型貧困的綜合。以脫貧治亂是標本兼治,以抗震救災能力建設和震後重建是脫貧治亂的戰略舉措,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修復和改善生態、調整和最佳化經濟結構則是震後重建與脫貧治亂的三大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