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雙斑唇瓢蟲

蟲體近於心形,在肩胛附近最寬而後端狹窄、拱起。體長4.4-5.5毫米;體寬3.8-4.5毫米。頭部黑色,上唇紅棕色而前緣色澤較淺,在前胸背板覆蓋之下兩複眼之間有一橙黃色的橫帶。前胸背板黑色,但兩前角的色澤較淺·小盾片黑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二雙斑唇瓢蟲
  • :動物界
  • :昆蟲綱
  • :鞘翅目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物特性,生活史,生活習性,溫度影響,抗藥力,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拉丁學名:Chiloccrus lijugs Mulsant
科:瓢蟲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矢尖蚧、桑盾蚧、糠片蚧、黑點蚧、茶長蠣蚧、茶圓盾蚧、薔薇白輪盾蚧、褐軟蚧、桔綠綿蠟蚧
寄主危害作物:柑桔

形態特徵

成蟲:鞘翅黑色,在鞘翅上各有兩個橙紅色的圓斑,位於中央之前,兩斑成橫線排列,內斑大而外斑小;斑近於圓形,有時兩斑相連而成啞鈴狀。腹面胸部腹板黑色,鞘翅緣折及足均為黑色,腹部為紅褐色。前胸背板基緣弓形,側緣弧形,前角及后角鈍圓。雄性第5腹板後緣中部微凹,第6腹板寬圓凸出;雌性第5腹板後緣略弧形凸出,第6腹板後緣圓弧形凸出。雄性外生殖器陽基的中葉自基部1/3處開始漸次減薄,微向下彎,末端尖銳,微向上彎;從正面看,兩側近於平行。自距基部的2/3以後緩慢收窄,末端尖細。側葉與中葉幾乎等長。彎管基半部成半圓形彎曲,端半部成弧形內彎,彎管端成鉤狀內彎,有膜狀囊膜,近末端之前還有膜質的葉突。雌性生殖瓣較寬,外角明顯。
卵:長橢圓形,卵殼表面有皺紋,卵長徑0.46-0.52毫米,平均0.49毫米,橫徑0.90-1.04毫米,平均0.97毫米.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4.8-5.60毫米,體寬1.56-2.4毫米。頭部黑色,前胸背板著生10枝毛刺,中胸背板著生8根毛刺,後胸及胸部1-6節均為6根毛刺。
蛹:體長2.23-3.46毫米,體寬1.86-2.62毫米,裸蛹,外包、幼蟲的脫皮殼,殼背開裂、蛹背褐色,有光澤。

生物特性

生活史

經田間系統調查和室內飼養觀察,二雙斑唇瓢蟲一年可發生4代,有世代重疊現象。多以成蟲在枝丫下,樹幹翹皮裂縫和凹陷等處越冬,也可以卵在雌成蚧殼下和以蛹在葉背、枝丫和樹幹上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卵開始孵化,越冬蛹開始羽化,3月中旬越冬成蟲開始產卵.

生活習性

成蟲:經飼養觀察,成蟲日夜均可羽化,多在上午6 -10時和下午4-8時羽化。剛羽化時,頭、胸和足黑色、鞘翅黃色,胸腹部腹面淺黃色。羽化後2-3小時,每鞘翅僅留一棕色斑,其餘鞘翅變褐色,再過2小時左右,鞘翅棕色斑變為紅色,其餘鞘翅變為黑色。一生可交配多次,一次交配可終身產卵。每雌每天產卵少則1粒,多則達18粒。有間隔產卵習性,間隔期10-55天不等。產卵前期17-104天,平均40.03天;產卵量3-465粒。平均94.41粒,產卵歷期4-125天,平均52.5天,成蟲壽命23-222天.平均124.71天。經調查,田間雌蟲多於雄蟲,雌蟲/雄蟲為2.11:1。
卵:卵散產或成堆產。產卵時雌成蟲先食掉雌成蚧,:然後產卵於介殼下,並分泌粘液粘住。也可產卵於雄介殼上和絲網中。卵初產時為淡黃色,漸變為橙黃色,孵化前變為灰色。卵的孵化率為45.95-72.55%。
幼蟲:幼蟲四個齡期,初孵幼蟲有食卵習性,當食料不足時,有自殘現象。幼蟲不太活潑。
蛹:末齡幼蟲的皮附於蛹體上,化蛹時蛹背宋齡幼蟲皮開裂。初化蛹為淡褐色,少數淡黃色,羽化前為黑褐色,有光澤。老熟幼蟲多集中成片化蛹,一般在樹幹、枝條向陰處和葉背化蛹,以枝幹和乾枝上居多.
食性及食量:食性,經飼養觀察,二雙斑唇瓢蟲能捕食矢尖蚧Unaspis yan0nensis(Kuwana)、桑盾蚧Pseudacaspis pentag0na Targi0ni、糠片蚧Par1a0ria pergandi iC0mst0ck、黑點蚧P.zizyphus 1ucas、茶長蠣蚧Insu1asp-is Came11iae(H0ke)、茶圓盾蚧Aspidi0tus theae Tang,薔薇白輪盾蚧Au1aspi r0Sae(B0uche)、褐軟蚧C0ccus he-speridum 1、桔綠綿蠟蚧Ch10r0puIvinaria aurantii(C0cke-re11)等介殼蟲。經測定。
用矢尖蚧二齡雄蟲(包括雄蛹)和雌成蟲連續飼養二雙斑唇瓢蟲幼蟲各蟲態,全幼蟲期平均捕食二齡雄蟲(包括雄蛹)為1270.48頭,一、齡、二齡幼蟲僅占全幼蟲期捕食量的8.74%,三至四齡幼蟲占91.25%;其中一齡幼蟲占2.11%,二齡幼蟲占6.64%,三齡幼蟲占19.18%,四齡幼蟲占72.07%.全幼蟲期平均捕食雌成蚧155.11頭,一至二齡幼蟲僅占11.04%,三至四齡幼蟲占88.97%;其中一齡幼蟲占0%,二齡幼蟲占11.04%,三齡幼蟲占21.75%,四齡幼蟲占67.22%。

溫度影響

溫度對二雙斑唇瓢蟲生長發育的影響①溫度對發育歷期的影響:在不同溫度條件下,二雙斑唇瓢蟲各發育階段的歷期見
二雙斑唇瓢蟲的不同發育階段所要求的適宜溫度範圍不盡相同。卵期在17-28℃範圍內,隨溫度的升高發育速度加快,但溫度升至31℃時歷期反而延長,幼蟲期在17-31℃範圍內隨溫度的升高發育速度加快,其中一、二齡幼蟲在溫度達31℃時,歷期反而延長;預蛹和蛹期在17-31℃範圍內隨溫度的升高發育速度加快。②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根據表中的資料,計算出二雙斑唇瓢蟲各發育階段的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見
溫度對二雙斑唇瓢蟲存活率的影響。在17-31℃範圍內,卵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以25℃為最大。

抗藥力

總的趨勢是二雙斑唇瓢蟲三至四齡幼蟲比一至二齡幼蟲抗藥力強,三至四齡幼蟲與成蟲抗藥力相近。最安全的藥劑為0.3°B的石硫合劑,處理3天后,一至二齡幼蟲死亡67%,二至四齡幼蟲死亡30%,成蟲僅死亡10%;其次是20%三氯殺蟎醇1000倍,處理3天后,一至二齡死亡77.8%,三至四齡死亡30%,成蟲死亡100%;毒性最大的是40%氧化樂果和40%樂果,40%的氧化樂果1000倍處理12小時後,幼蟲、成蟲均死亡100%,40%樂果500倍處理12小時後幼蟲死亡100%,成蟲死亡30%,48小時後成蟲死亡100%。

地理分布

雲南、貴州、湖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