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右旋,圓柱形,無毛。葉對生,葉片紙質,綠色,背面淡綠色,心狀圓形,長5—9厘米,寬5—10厘米,先端驟狹具短尖頭,基部心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9,二次脈幾平行,背面隆起,其間細脈網狀,不明顯;葉柄長4—6厘米,無毛,上面有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二色薯蕷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木蘭目
- 科:薯蕷科
- 屬:薯蕷屬
- 生境:生境: 灌叢中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花序(據 Knuth)穗狀,腋生,不分枝,花密50—70朵,序軸三棱形;苞片披針形,長1—1.5毫米;小苞片卵形,極小。花被裂片外輪基部腫大,卵圓形,鈍,有褐斑,長約2毫米;內輪棒狀,長1毫米;能育雄蕊6,相等,長0.5毫米;花絲與花葯等長。雌花序單生葉腋,穗狀,有花10—12朵;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被裂片卵形,內輪小、厚;不育雄蕊6;柱頭明顯。蒴果略向後折或平伸,粉綠色,壓扁後梨狀橢圓形,先端和基部銳尖或鈍頭,長22—25厘米,寬1.5—1.8厘米;種子圓形,周圍有膜翅,連翅直徑約5毫米。 果熟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米的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元謀至洱源一帶,模式標本采自洱源大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