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棘豆(Oxytropis bicolor Bunge)是豆科、棘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各部密被開展白色絹狀長柔毛,淡灰色。主根發達,直伸,暗褐色。莖縮短,簇生。輪生羽狀複葉;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小葉7-17輪(對),對生或4片輪生,線形、線狀披針形、披針形。10-15 (-23) 花組成或疏或密的總狀花序;花葶筒狀,密被長柔毛,萼齒線狀披針形;花冠紫紅色、藍紫色。莢果幾革質,稍堅硬,卵狀長圓形。種子寬腎形,暗褐色。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河南等省區;蒙古東部也有分布。生於海拔180-2500米的山坡、砂地、路旁及荒地上。
二色棘豆為良等牧草,青、乾時綿羊、山羊喜食,馬、牛也吃。鑒於它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可作為乾草原地帶或森林草原地帶天然草地的補播草種,對於增加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有積極作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20厘米,外傾,植株各部密被開展白色絹狀長柔毛,淡灰色。主根發達,直伸,暗褐色。莖縮短,簇生。輪生羽狀複葉長4-20厘米;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與葉柄貼生很高,彼此於基部合生,先端分離而漸尖,密被白色絹狀長柔毛;葉軸有時微具腺體;小葉7-17輪(對),對生或4片輪生,線形、線狀披針形、披針形,長3-23毫米,寬1.5-6.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常反卷,兩面密被絹狀長柔毛,上面毛較疏。
10-15(-23)花組成或疏或密的總狀花序;花葶與葉等長或稍長,直立或平臥,被開展長硬毛;苞片披針形,長4-10毫米,寬1-2毫米,先端尖,疏被白色柔毛;花長約20毫米;花葶筒狀,長9-12毫米,寬2.5-4毫米,密被長柔毛,萼齒線狀披針形,長3-5毫米;花冠紫紅色、藍紫色,旗瓣菱狀卵形,長14-20毫米,寬7-9毫米,先端圓,或略微凹,中部黃色,乾後有黃綠色斑,翼瓣長圓形,長15-18毫米,先端斜寬,微凹,龍骨瓣長11-15毫米,喙長2-2.5毫米;子房被白色長柔毛或無毛,花柱下部有毛,上部無毛;胚珠26-28。莢果幾革質,稍堅硬,卵狀長圓形,膨脹,腹背稍扁,長17-22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具長喙,腹、背縫均有溝槽,密被長柔毛,隔膜寬約1.5毫米,不完全2室。種子寬腎形,長約2毫米,暗褐色。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2500米的山坡、砂地、路旁及荒地上。
二色棘豆是喜溫暖的多年生草本,旱生或中旱生植物。主要分布於中國溫帶南端和暖溫帶的半乾旱、半濕潤地區,系典型草原、沙生草原或草甸草原草地的伴生種,偶爾也可進入荒漠草原地帶。
二色棘豆經常伴生於中國森林草原帶,廣泛分布的牡羊草(Bo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中,也伴生在甘南隴東黃土高原森林草原與典型草原過渡帶丘陵陽坡、半陽坡的小尖隱子草(Cleistogenes mucronata)草地中;在陝、甘、寧、晉黃土高原的丘陵陽坡、半陽坡出現於茭蒿(Artemisia giraldii)類型的乾草原中。也是這一地帶長芒草(Stipa bungeana)、冷蒿(Artemisia frigida)、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乾草原的習見伴生種。在撂荒地或人工林地耕作過的土壤上,常能以種子大量繁生,生成二色棘豆占優勢的植物群聚。分布區的土壤一般為灰褐土,淡灰褐土或黑壚土。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河南等省區;蒙古東部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花果期4-9月。在中國西北,4月萌發,花期在5-6月份,7-8月份結果。
主要價值
二色棘豆為良等牧草,青、乾時綿羊、山羊喜食,馬、牛也吃。中國寧夏南部民眾注意到當地的達烏里黃鼠非常喜食,被民眾稱為“黃鼠油餅”。但因植株矮小,產量低、且冬季葉片不能很好地保留。鑒於它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可作為乾草原地帶或森林草原地帶天然草地的補播草種,對於增加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有積極作用。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