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毫新蚤

二毫新蚤

二毫新蚤Neopsylla biseta ,屬於動物界蚤目多毛蚤科,新蚤屬。同特新蚤較近,但其一第8腹板近背後緣處有2根特長的鬃,不動突較窄且後緣內凹,第9腹緣後臂有寬大的膜質突以及9第7腹板後緣背葉呈角狀後突、腹板上側鬃較多等都較易同特新蚤相鑑別。

近來,經對所獲標本的進一步研究,研究者認為碧江標本實際是二毫新蚤的一新亞種;貢山標本是李貴真1980年據貢山單個雌性標本記述的絨鼠新蚤。然而,後者實際是二毫新蚤的另一個亞種,應為二毫新蚤絨鼠亞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二毫新蚤
  • 拉丁學名:Neopsylla biseta 
  • 二名法:Neopsylla biset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蚤目
  • :多毛蚤科
  • :新蚤屬
  • :二毫新蚤
  • 定名人:Li et Hsieh
  • 年代:1964
鑑別特徵,種的形態,分類情況,模式產地,生境,

鑑別特徵

二毫新蚤同特新蚤較近,但其一第8腹板近背後緣處有2根特長的鬃,不動突較窄且後緣內凹,第9腹緣後臂有寬大的膜質突以及9第7腹板後緣背葉呈角狀後突、腹板上側鬃較多等都較易同特新蚤相鑑別。

種的形態

額突旨狀深嵌額內約位於額緣之1/3處。額鬃列5—7根鬃,眼鬃列4根鬃,近眼鬃1根較小,後頭鬃3列依次為3—6、4—7和5—8根鬃。觸角梗節長端鬃早約達棒節1/2處。下唇須末端達前足基節l/2—3/5處。 前胸櫛共18(17)根櫛刺、背方櫛刺稍長於其前之背板,背板上l列鬃5根。中胸背板頸片處有假鬃2—4根。後胸後側片有鬃9或10根。後足基節內側下部近前緣處有短粗鬃8一11根。後足脛節外側有1列鬃6根。 腹第1一7背板各具2列鬃,9第2—6背板主鬃列在氣-門下各具1根鬃,矽則第2—7背板主鬃列在氣門下各具1根鬃、氣門小而端尖。通常第1一5背板各具1根端小刺。 第8腹板後緣鈍圓,亞後緣處有2根相鄰的長鬃,約與第9腹板後臂等長,還有較短的側鬃約15根。可動突較寬而短、後緣明顯凸出。不動突後葉較窄、近基處近緣內凹。第9腹板後臂孵顯長予前臂,前臂略呈楔形、端部甚寬;後臂端段較細有4(5)根短刺形鬃、唪段處有發達的勺狀膜質突。陽莖端部端側葉略呈舌狀且骨化較深;內突端附器細小。雌第7腹板後緣背葉角狀後凸、背葉之下緣有小的淺凹、腹板上有約4根長鬃及10--15根短鬃。第8背板氣門較小,後背緣處呈角狀凸出。肛錐細長,但基部稍寬,長約為基寬的4倍,長端鬃約為肛錐長之1.5倍。受精囊頭部較短、頭部長度約為尾部之半,交配囊管較直。

分類情況

二毫新蚤指名亞種Neopsylla biseta biseta Li et Hgieh,1964
本亞種的雌性,以其後足基節內側下部鬃不成刺形,腹節第1—5背板的端小刺較少與後棘新蚤接近,但據下列特徵可資鑑別:1)第7腹板後緣具突出的背葉,其末端甚尖;2)第8腹板末端尖,如刀形;3)肛錐較長;4)受精囊頭部較長。
二毫新蚤絨鼠亞種,新組合Neopsylla biseta eleusina (Li,1980) comb.n.
後頭鬃3列,為4—6(7)、5—6(7)、6—7根。下唇須末端 達到前足基節的3/5—2/3,雌蟲達到2/3。胸部前胸櫛刺,18一19根;雌17-18根。中胸背板頸片兩側共有假鬃4根。後胸後側片有鬃8~10根。後足基節內側近端有亞刺鬃5—9根。後足脛節的假櫛由大小10或11根粗鬃組成。腹部通常雄蟲1一5或6,雌第1—5背每側各有端小刺1根。以上頭、胸、腹的其它形態和鬃序與指名亞種者相似。
二毫新蚤碧江亞種,新亞種Neopsylla biseta bijiangensis sap. n.
額鬃1列,雄6根;雌7根。後頭鬃3列,雄4,5,6根;雌6,5—6,6根。下唇須末端達前足基節約2/3。前胸櫛刺, 雄18根; 雌17根。中胸背板頸片兩側共有假鬃3根。後胸後側片鬃9—10根。後足基節內側近端有亞刺鬃9—1 2根。後足脛節的假櫛由大小10根粗鬃組成。腹部第1一5背板端小刺,通常每側1根。頭、胸、腹部的其它形態和鬃序與指名亞種者相似。

模式產地

雲南中甸

生境

寄生。宿主:玉龍絨鼠、黑線姬鼠、林姬鼠、小毛蜩緬甸亞種、大林姬鼠西南亞種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