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

二教乃佛法之分類。

系由教說之意義內容、實踐方法、說法形式、說教者(即教主)、受教對象之差異而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教
  • 定義:佛法之分類
  • 分類:實踐方法、說法形式
  • 屬性:佛教術語
簡介,分類如下:,小乘教與大乘教。,半字教與滿字教。,生空教與法空教。,三乘教與一乘教。,權教與實教。,稱性本教與逐機末教。,有相大乘教與無相大乘教。,化教與制教。,教禪二教。,(十一)顯教與密教。,(十二)屈曲教與平道教。,(十三)釋迦經與盧舍那經。,(十四)同教一乘與別教一乘。,(十五)釋迦教與彌陀教。,(十六)要門教與弘願教。,(十七)相頓教與性頓教。,其它,

簡介

二教乃佛法之分類。
二教

分類如下:

小乘教與大乘教。

小乘教,指運載聲聞、緣覺之人至灰滅小果之人空、自利等教法。大乘教,指運載菩薩大人至涅盤大果之二空、二利等教法。

半字教與滿字教。

曇無讖所立。半字教,指義理未遍之聲聞藏。滿字教,指義理圓足之菩薩藏。

生空教與法空教。

生空教,指說人無我之教。法空教,指說人法二無我之教。 (四)頓教與漸教。頓教,指對直往之大機,一時宣說大乘。漸教,指約漸悟之機,次第由阿含至涅盤,經五時七階等。如齊朝劉虬、曇延之門人慧誕(於漸教中,不限定五時)等,皆持此等之說。

三乘教與一乘教。

隋代信行所立。三乘教,指區別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或初習小乘,後趣大乘之教。一乘教,指一佛乘之華嚴法門,或指直進之教。

權教與實教。

權教,指權假方便未了義之教。實教,指真實究竟了義之教。

稱性本教與逐機末教。

稱性本教,指華嚴別教一乘之法門。逐機末教,指由別教一乘流出者,即指三乘及小乘。

有相大乘教與無相大乘教。

有相大乘,指說菩薩十地功德行相之華嚴經、瓔珞經、大品般若經等。無相大乘,指說一切眾生即涅盤相之楞伽經、思益經等。

化教與制教。

化教,指經論所詮之定慧法門,即指大小乘經論。制教,即律教所詮之戒學法門,指四分律等。

教禪二教。

指不立文字之禪與由經論所立之一般佛教。

(十一)顯教與密教。

即顯露之教與秘密之教。真言宗以自宗為密教,以其他宗派為顯教。

(十二)屈曲教與平道教。

又作印師二教。乃唐初印法師所立。屈曲教,指釋迦佛所說之經,方便委屈,為順應眾生性質能力之教,如涅盤經等。平道教,指毗盧遮那佛所說之經。即隨順法性,自在而說之教,亦即說法性平等之理,如華嚴經。

(十三)釋迦經與盧舍那經。

江南敏法師所立。釋迦經,指釋尊所說之經典,如涅盤經等屈曲教。盧舍那經,指盧舍那佛所說平等道教之經典,如華嚴經。

(十四)同教一乘與別教一乘。

華嚴宗之教判。別教一乘,指全別於三乘教之華嚴一乘獨特之思想。同教一乘,指三乘與一乘共同之教義。

(十五)釋迦教與彌陀教。

又作二尊教。釋迦教,即指要門;彌陀教,即指弘願。典出善導之觀經疏玄義分,其後成為日本淨土宗所重教義之一。

(十六)要門教與弘願教。

日本淨土真宗所立。要門教,指定散自力之教。弘願教,指他力念佛之教。

(十七)相頓教與性頓教。

日本淨土宗鎮西派所立。

其它

學者康凱有指出並確定: 又北周時,道安之二教論分為內教(救精神之教)與外教(救形體之教),以此比擬於佛教與儒教
此外,亦有指佛教與道教為二教者。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總料簡章、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一、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一、華嚴玄談卷四、法華玄義卷十上、華嚴五教章卷一、華嚴經探玄記卷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