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德生自述》是“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叢書之一,近現代著名慈善家、民族實業家榮德生的自述文集。書中講述了創辦工廠企業,發展民族工業,謀求國家富強以及致力公益事業,改善社會環境,謀求民眾福利的見解和主張,回憶了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堅持立場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熱情。《榮德生自述》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榮德生追求實業救國的一生,內容真實,史料豐富,極具閱讀和收藏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榮德生自述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67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陳志明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641401, 978753964140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榮德生自述》為“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的一種,是我國近、現代著名慈善家、民族實業家榮德生的部分文集,內容既有其自述年編,又有其追述與回憶,還有家傳、遺囑和經濟主張等等,其傳奇歷程能夠體現作者在民族工業的奮鬥經歷和不懈追求,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啟示意義。
作者簡介
陳志明,金庸研究專家,以文明國、陳晨為筆名,著有《金庸筆下的文史典故》(東方出版社,2007)、《金庸筆下的文史典故續編》(東方出版社,2008)等,編有近代人物自述文集、軼事集多種。現供職於人民日報社。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樂農自訂行年紀事
樂農自訂行年紀事
光緒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乙亥
一歲
光緒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丙子
二歲
光緒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丁丑
三歲
光緒四年(公元一八七八年)戊寅
四歲
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己卯
五歲
光緒六年(公元一八八○年)庚辰
六歲
光緒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辛巳
七歲
光緒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壬午
八歲
光緒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癸未
九歲
光緒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甲申
十歲
光緒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乙酉
十一歲
光緒十二年(公元一八八六年)丙戌
十二歲
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丁亥
十三歲
光緒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戊子
十四歲
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己丑
十五歲
光緒十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庚寅
十六歲
光緒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辛卯
十七歲
光緒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壬辰
十八歲
光緒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癸巳
十九歲
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甲午
廿歲
光緒廿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乙未
廿一歲
光緒廿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丙申
廿二歲
光緒廿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丁酉
廿三歲
光緒廿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戊戌
廿四歲
光緒廿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己亥
廿五歲
光緒廿六年(公元一九○○年)庚子
廿六歲
光緒廿七年(公元一九○一年)辛丑
廿七歲
光緒廿八年(公元一九○二年)壬寅
廿八歲
光緒廿九年(公元一九○三年)癸卯
廿九歲
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甲辰
三十歲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五年)乙巳
三十一歲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六年)丙午
三十二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丁未
三十三歲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八年)戊申
三十四歲
宣統元年(公元一九○九年)己酉
三十五歲
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庚戌
三十六歲
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
三十七歲
民國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壬子
三十八歲
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癸丑
三十九歲
民國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甲寅
四十歲
民國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乙卯
四十一歲
民國五年(公元一九一六年)丙辰
四十二歲
民國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丁巳
四十三歲
民國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戊午
四十四歲
民國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己未
四十五歲
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年)庚申
四十六歲
民國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辛酉
四十七歲
民國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壬戌
四十八歲
民國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癸亥
四十九歲
民國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甲子
五十歲
民國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乙丑
五十一歲
民國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丙寅
五十二歲
民國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丁卯
五十三歲
民國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戊辰
五十四歲
民國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己巳
五十五歲
民國十九年(公元一九三○年)庚午
五十六歲
民國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辛未
五十七歲一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壬申
五十八歲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癸酉
五十九歲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甲戌
六十歲
第二編 樂農自訂行年紀事續編
樂農自訂行年紀事續編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乙亥
六十一歲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一九三六年)丙子
六十二歲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丁丑
六十三歲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戊寅
六十四歲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己卯
六十五歲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一九四O年)庚辰
六十六歲
民國三十年(公元一九四一年)辛巳
六十七歲-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壬午
六十八歲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四三年)癸未
六十九歲
民國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甲申
七十歲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乙酉
七十一歲
民國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丙戌
七十二歲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丁亥
七十三歲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戊子
七十四歲
己丑(公元一九四九年)
七十五歲
第三編 追述與回憶
追述工商中學始末
憶吾所見所聞之紡織
要使讀書成為一種素養
《人道須知》自序
《梅園豁然洞讀書處文存》序
《治平統鑒》序
《敘文彙編》序
略述辦學之經過
振新紗廠創業經過
第四編 家傳與遺囑
家兄嫂六秩徵文事略
吾兄宗敬創業經歷
先兄宗敬紀事述略
口授遺囑
第五編 經濟與社會建設
無錫之將來
理財芻議
覆教育部專門教育司長文
發起“國難自救會”
欲紡織業之發展全在認真
躉買美棉麥之我見
談建設大無錫
在江南大學開校典禮上致詞
樂農自訂行年紀事
光緒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乙亥
一歲
光緒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丙子
二歲
光緒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丁丑
三歲
光緒四年(公元一八七八年)戊寅
四歲
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己卯
五歲
光緒六年(公元一八八○年)庚辰
六歲
光緒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辛巳
七歲
光緒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壬午
八歲
光緒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癸未
九歲
光緒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甲申
十歲
光緒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乙酉
十一歲
光緒十二年(公元一八八六年)丙戌
十二歲
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丁亥
十三歲
光緒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戊子
十四歲
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己丑
十五歲
光緒十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庚寅
十六歲
光緒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辛卯
十七歲
光緒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壬辰
十八歲
光緒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癸巳
十九歲
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甲午
廿歲
光緒廿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乙未
廿一歲
光緒廿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丙申
廿二歲
光緒廿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丁酉
廿三歲
光緒廿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戊戌
廿四歲
光緒廿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己亥
廿五歲
光緒廿六年(公元一九○○年)庚子
廿六歲
光緒廿七年(公元一九○一年)辛丑
廿七歲
光緒廿八年(公元一九○二年)壬寅
廿八歲
光緒廿九年(公元一九○三年)癸卯
廿九歲
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甲辰
三十歲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五年)乙巳
三十一歲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六年)丙午
三十二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丁未
三十三歲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八年)戊申
三十四歲
宣統元年(公元一九○九年)己酉
三十五歲
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庚戌
三十六歲
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
三十七歲
民國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壬子
三十八歲
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癸丑
三十九歲
民國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甲寅
四十歲
民國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乙卯
四十一歲
民國五年(公元一九一六年)丙辰
四十二歲
民國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丁巳
四十三歲
民國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戊午
四十四歲
民國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己未
四十五歲
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年)庚申
四十六歲
民國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辛酉
四十七歲
民國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壬戌
四十八歲
民國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癸亥
四十九歲
民國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甲子
五十歲
民國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乙丑
五十一歲
民國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丙寅
五十二歲
民國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丁卯
五十三歲
民國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戊辰
五十四歲
民國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己巳
五十五歲
民國十九年(公元一九三○年)庚午
五十六歲
民國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辛未
五十七歲一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壬申
五十八歲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癸酉
五十九歲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甲戌
六十歲
第二編 樂農自訂行年紀事續編
樂農自訂行年紀事續編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乙亥
六十一歲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一九三六年)丙子
六十二歲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丁丑
六十三歲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戊寅
六十四歲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己卯
六十五歲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一九四O年)庚辰
六十六歲
民國三十年(公元一九四一年)辛巳
六十七歲-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壬午
六十八歲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四三年)癸未
六十九歲
民國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甲申
七十歲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乙酉
七十一歲
民國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丙戌
七十二歲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丁亥
七十三歲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戊子
七十四歲
己丑(公元一九四九年)
七十五歲
第三編 追述與回憶
追述工商中學始末
憶吾所見所聞之紡織
要使讀書成為一種素養
《人道須知》自序
《梅園豁然洞讀書處文存》序
《治平統鑒》序
《敘文彙編》序
略述辦學之經過
振新紗廠創業經過
第四編 家傳與遺囑
家兄嫂六秩徵文事略
吾兄宗敬創業經歷
先兄宗敬紀事述略
口授遺囑
第五編 經濟與社會建設
無錫之將來
理財芻議
覆教育部專門教育司長文
發起“國難自救會”
欲紡織業之發展全在認真
躉買美棉麥之我見
談建設大無錫
在江南大學開校典禮上致詞
文摘
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己丑十五歲
開學,即讀《易經》。塾中算餘年長,所讀諸書亦多,推為大學生。代教如前,日有數人。自己寫字、抄書、弄手工,更為繁雜。先生亦不過問,讀書實無進步。
兄有信,本年有同業新開,或可薦成學業,信一到,即要來,不然被人薦去。母親已將被鋪備齊。
父親仍在肇慶。秋間端坑結束,端硯進貢數十箱,王公大老均有,外任督撫亦同。餘下不整齊邊皮角落,聽工匠自琢出售,佳者甚少。
八月初十邊,接兄信,薦成永安街通順錢莊,方姓所開,徐君為經手。是時,正放中秋學,十二三看戲,十五晚有信船開,船主族人細阿胖。於是,將一切書本、工作物,均收拾結束,辭別親戚,向學業上著想。晚上船,連夜開行,明晨至蘇州,在閶門隨諸人上岸,穿城走,直至下牽埠頭上船,晚至崑山。十七至周太王廟,十八晨過錫金公所碼頭,沿河儘是荒田,一路有人上岸,余不識路徑,直開至南碼頭,諸人均走開,小胖官自己送我到兄處,即住在彼處。
擇定廿四日進店,見店中先生,一徐錫璋,本地人;又一竇曉山,南京人。學生已有一人,名潘其萃,浦東人;後又來一學生,名楊祥生,引翔港人。三人輪流做學生職務。十月跑馬,其萃約我同去看,三點後一同走。看畢一次,彼即先走,雲有他事去。我再看一次即回,路不熟走錯,不肯問訊,連轉二三次,然後問路到店,已上燈火。徐先生等均在,即厲聲問:“你哪裡去的?”云:“與潘世兄同看跑馬。”徐云:“店中如均去,豈非要請巡捕看門乎!以後切勿自行出外。”當時一無回答,自知不肯問訊之誤時也。
數日後,竇先生云:“學業三年極快,學生要學點本事,將來可做先生。若不學著點,反說先生無本事。”答云:“如何學法?請先生教之。”先生頗喜,即云:“算法學過否?”答云:“小九九數學過。”“打打試試看。”即試,一看還不錯。“歸除會否?”答云:“未曾學過。”當晚即教一歸一除,不二遍即會,云:“尚可教。”明日起,每日二歸,四十一天學會八十一歸。後教除法、乘法、飛歸法、開方、積算、推錢,以積算計之尚準。
匆匆已到除夕,大排門外要貼莊名新紙,對門牲大王君可寫行單,即往請寫。王君忙極,連走幾次,尚未寫出。心急早些貼好,可是後來拿到已晚矣。自此思求人不如求己,明年莊招牌必要我寫,預備學字矣。
年底,先生付我壓歲錢兩元,買鞋、襪、帽子,用去一元余,尚余幾角,常在袋中。每月有月規錢二百文,足以套用也。
光緒十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庚寅 十六歲
正月,買黃自元《九成宮》學字,並看滬報,有圖說,易於明白。
三月中,得家信,已攀親,錢巷丁伯衡公第五女。時有蘇州人汪琴齋,見余品貌,即雲此生佳,日後必成大事業,托竇君做媒,並寫信無錫,不料已定親,中止。此君能詩、書、畫,送我山水摺扇一把,可感。
張元興,亦錫人開。有司賬鄧君,南門人,時來相敘,彼見我目帶近視,將來吃虧,可以學為遠光,教我每日早晨望遠處青綠色;如無青綠色,即望對面屋上瓦,至看得清楚為進步。後果行行清楚,並至數得清為止。約半年,近視愈矣。
父親來信,已告假回家。信未至,已到申,住名利棧,在法大馬路東首,即去見面,稟一切離家數年事,末說學業,及到申學業,習莊內應分之事,並及書算,將書字呈閱。父親欣慰,云:“勿必學商,可一同回去讀書。余《命書》四十五歲有子人泮,照汝情形,可讀也。”當云:“刻已學商,回去讀不成,被人竊笑,不如學商,當留心,亦可上進。”父謂:“亦好。”父親即回錫數月,至深秋回粵。
是後,學業認真,一一勤慎,記賬、看銀等事,略有進步。至年,莊招牌即是我寫,並代人寫小春聯數副。
本年,店中年結略有餘,並無分紅,學生每人得壓歲錢三元。徐先生另有他就,嫌所入薄也。方君欲與朱姓合股,朱云:“先來試試亦可。”明年徐去朱來,其餘如前。
是時,履吉叔祖已調山東,張之洞調兩湖,李瀚章督兩粵。
P10-12
開學,即讀《易經》。塾中算餘年長,所讀諸書亦多,推為大學生。代教如前,日有數人。自己寫字、抄書、弄手工,更為繁雜。先生亦不過問,讀書實無進步。
兄有信,本年有同業新開,或可薦成學業,信一到,即要來,不然被人薦去。母親已將被鋪備齊。
父親仍在肇慶。秋間端坑結束,端硯進貢數十箱,王公大老均有,外任督撫亦同。餘下不整齊邊皮角落,聽工匠自琢出售,佳者甚少。
八月初十邊,接兄信,薦成永安街通順錢莊,方姓所開,徐君為經手。是時,正放中秋學,十二三看戲,十五晚有信船開,船主族人細阿胖。於是,將一切書本、工作物,均收拾結束,辭別親戚,向學業上著想。晚上船,連夜開行,明晨至蘇州,在閶門隨諸人上岸,穿城走,直至下牽埠頭上船,晚至崑山。十七至周太王廟,十八晨過錫金公所碼頭,沿河儘是荒田,一路有人上岸,余不識路徑,直開至南碼頭,諸人均走開,小胖官自己送我到兄處,即住在彼處。
擇定廿四日進店,見店中先生,一徐錫璋,本地人;又一竇曉山,南京人。學生已有一人,名潘其萃,浦東人;後又來一學生,名楊祥生,引翔港人。三人輪流做學生職務。十月跑馬,其萃約我同去看,三點後一同走。看畢一次,彼即先走,雲有他事去。我再看一次即回,路不熟走錯,不肯問訊,連轉二三次,然後問路到店,已上燈火。徐先生等均在,即厲聲問:“你哪裡去的?”云:“與潘世兄同看跑馬。”徐云:“店中如均去,豈非要請巡捕看門乎!以後切勿自行出外。”當時一無回答,自知不肯問訊之誤時也。
數日後,竇先生云:“學業三年極快,學生要學點本事,將來可做先生。若不學著點,反說先生無本事。”答云:“如何學法?請先生教之。”先生頗喜,即云:“算法學過否?”答云:“小九九數學過。”“打打試試看。”即試,一看還不錯。“歸除會否?”答云:“未曾學過。”當晚即教一歸一除,不二遍即會,云:“尚可教。”明日起,每日二歸,四十一天學會八十一歸。後教除法、乘法、飛歸法、開方、積算、推錢,以積算計之尚準。
匆匆已到除夕,大排門外要貼莊名新紙,對門牲大王君可寫行單,即往請寫。王君忙極,連走幾次,尚未寫出。心急早些貼好,可是後來拿到已晚矣。自此思求人不如求己,明年莊招牌必要我寫,預備學字矣。
年底,先生付我壓歲錢兩元,買鞋、襪、帽子,用去一元余,尚余幾角,常在袋中。每月有月規錢二百文,足以套用也。
光緒十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庚寅 十六歲
正月,買黃自元《九成宮》學字,並看滬報,有圖說,易於明白。
三月中,得家信,已攀親,錢巷丁伯衡公第五女。時有蘇州人汪琴齋,見余品貌,即雲此生佳,日後必成大事業,托竇君做媒,並寫信無錫,不料已定親,中止。此君能詩、書、畫,送我山水摺扇一把,可感。
張元興,亦錫人開。有司賬鄧君,南門人,時來相敘,彼見我目帶近視,將來吃虧,可以學為遠光,教我每日早晨望遠處青綠色;如無青綠色,即望對面屋上瓦,至看得清楚為進步。後果行行清楚,並至數得清為止。約半年,近視愈矣。
父親來信,已告假回家。信未至,已到申,住名利棧,在法大馬路東首,即去見面,稟一切離家數年事,末說學業,及到申學業,習莊內應分之事,並及書算,將書字呈閱。父親欣慰,云:“勿必學商,可一同回去讀書。余《命書》四十五歲有子人泮,照汝情形,可讀也。”當云:“刻已學商,回去讀不成,被人竊笑,不如學商,當留心,亦可上進。”父謂:“亦好。”父親即回錫數月,至深秋回粵。
是後,學業認真,一一勤慎,記賬、看銀等事,略有進步。至年,莊招牌即是我寫,並代人寫小春聯數副。
本年,店中年結略有餘,並無分紅,學生每人得壓歲錢三元。徐先生另有他就,嫌所入薄也。方君欲與朱姓合股,朱云:“先來試試亦可。”明年徐去朱來,其餘如前。
是時,履吉叔祖已調山東,張之洞調兩湖,李瀚章督兩粵。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