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得先帝遺魄》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二十一得先帝遺魄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計六奇
- 作品出處:《明季北略》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二十一得先帝遺魄
己酉午刻,得先帝音問,縊於煤山,乃以雙扉,同畀母后二屍出,送至魏國公坊下。上以發覆面,服白夾短藍衣,元色鑲邊白綿背心,白褲,左足跣。右足有綾襪,紅方舄。衣前有御筆血詔。云:朕自登極十七年,致敵入內地四次,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乾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又墨書一行云:百官俱赴東宮行在。蓋上未崩時,朱書諭內閣,托成國公朱純臣輔太子,故上書此。猶謂閣臣已得朱諭也。不知內臣持朱諭至閣,閣臣已散,置几上而反報。上已不知所在矣。文武群臣,無人知者,外人喧傳以為駕已出也。賊見墨詔,因此有疑於純臣,立命誅之,籍其家。
甲乙史云:詔云: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不敢終於正寢。載在二十二日,此言墨書,不雲血。日星不晦錄云:上齧指出,血書於衣袂曰:朕之失天下,皆因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可殺,百姓不可殺。
未時,逆賊發錢二貫,遣太監市柳木棺,枕以土塊,停於東華門外施茶庵,覆以蓬廠。有兩僧誦經,老太監四五人;王太監極薄一棺,亦在其旁。百官莫敢往哭。惟襄城伯李國禎,與兵部郎成德、主事劉養貞,撫棺大慟。國禎哭求諸臣,公疏請葬先帝成禮。適偽文諭院顧君恩,自內出呈稿,求其上達。君恩答云:諸公半屬沽名,豈盡為舊朝廷起見也,碎其疏擲之。已而殿上青衣持一朱批云:帝禮葬,王禮祭。二子待以杞宋之禮,百官又求以帝禮葬。少項青衣傳云:準行了。二十三日辛亥,乃改殯先帝後,出梓官二,以丹漆殯先帝,點漆殯先後。加帝翼善冠,袞玉滲金靴;後袍帶亦如之。設祭一壇,自成亦出,四拜垂淚。順天府偽府尹行昌平州,撥夫造壙,於四月初三發引,初四安葬,抬柩止二三十人。賊數騎從得勝門送出,草草掩葬,凡從逆官往拜,賊亦不禁,然至者甚少。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九人,余皆睥睨過之,惟主事劉養貞,以頭觸地,大慟。
大事記云:稿葬西山長陵之斜,惟襄城一人往送。是時天地昏慘大風颺沙,如震號。日色黯淡無光,都城內外,黑風蒙隱,不散,皇極殿作白色。
作者簡介
計六奇(1622~約1687年),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縣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一帶)人,明末清初史學家。從小家境貧困,早年寄讀塾館。十九歲隨岳父杭濟之就讀於洛社,二十一歲在母舅胡時忠家讀書,為邑諸生。入清後,曾於順治六年(1649)、順治十一年(1654)兩次鄉試,不舉。從此無意科舉仕進,在無錫、蘇州、江陰等地,以坐館教書終其一生。著有《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