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假設

“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型”。這一理論被西方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是第三世界勞動剩餘國家發展過程的“普遍真理”。

簡介,相關連線,

簡介

劉易斯二元結構理論的三個假設前提:
一)不發達經濟分為兩個部門,即城市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現代部門和農村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傳統部門。
二)勞動無限供給
三)工資水平不變。
劉易斯劃分了資本主義部門和自給農業部門。這就是所謂二元結構問題。資本越多,就可以將更多的勞動者從自給農業部門吸收到城市工業部門中來。當剩餘勞動完全吸收到現代工業部門中去,這時二元結構變成了一元結構,也就完成了不發達經濟的發展問題。劉易斯認為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是同一方向的,二者密切相關。經濟發展的關鍵就是資本積累
在劉易斯的二元結構模型中,很顯然地將農業視為一個被動的過程。在模型的整個運行過程中看不到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費景漢和拉尼斯就針對這一點提出了修正意見。他們認為劉易斯的模型存在著兩點缺陷:第一,不重視農業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性,這會造成農業的停滯。第二,忽視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而出現剩餘產品,應該是農業中的勞動力向工業流動的先決條件。
對二元結構模型的評價:
(1)推理過程所建立的三個假設前提與目前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現實相去甚遠。
(2)劉易斯片面誇大了城市資本主義部門吸收剩餘勞動的能力。
(3)忽視農村的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農村收入提高的可能性,將城市工業部們當作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惟一出路,必然會導致城市化,大城市人口過於集中的弊端。
(4)劉易斯的模型當然是一個發展資本主義的模型,他迴避了城市資本主義部門擴大過程中,資產階級和小農之間,城鄉,工農之間生產關係的分析。新馬克思主義者指出,二元結構部門的演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掠奪農民,進行原始積累的過程。
(5)它同樣也迴避了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對外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以及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問題。
(6)沒有涉及高積累,高速發展問題的傾向,會造成國民收入中積累與消費之間的矛盾,擴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相關連線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8610.htm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