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村

二九村

二九村位於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城北鎮西嶺山腳,古稱龍溪,自古就有山瑤散居於二九山中,隨時間推移,瑤民不斷往山外遷移,並與陽山、梧州等內遷移民融合而逐步形成較大山村,同時也多次遭受戰火、自然災害,後期人口增長不大,至今人口四百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九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華南
  • 電話區號:0774
  • 郵政區碼:542700
  • 地理位置: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城北鎮西嶺山腳
  • 人口:430
  • 方言:梧州土話(本地稱“二九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山區
  • 著名景點:川亭、青龍寺、後龍山、龍脊、楓葉、水口廟、黃殿廟、濱江大道
  • 車牌代碼:桂J
  • 產業:農業
位置,二九村名由來,歷史源流,主要節日,其他,著名景點,水口廟,青龍寺、青龍橋,歷史文物,人文習俗,

位置

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城北鎮

二九村名由來

嘉靖九年九月立村(1530年),故名為二九。
古二九稱龍溪,在二九山中有多處主要居住地,大都為盤、劉、唐、黃等山瑤人家,生存條件惡劣,為生存不斷由大山之中往山外遷移,同時與遷入人群融合、發展為新村落,較有影響的居住地地有大牛欄、上坳、路塘(均為現地名)等,其餘山勢險要,居民稀少。
正式立村後,二九山中原住民逐漸外遷現地。
大牛欄,距二九村約5KM,居住時間最長,原住民主要聚居地開始時間不可考,附近有錫、鎢、水晶礦等,錫礦直至解放前仍大量開採,並出口國外,解放後不再開採。
路塘,位於觀音山的半山腰,距二九村1KM,是比較集中的居住點,龍溪居民外遷與外地人內遷主要聚居地,明末清初毀於戰火。
老爺廟,老爺廟位於路塘觀音懷墮箭石,坐西朝東,背依觀音山,長約20米,深10米,有青石鼓柱基。本地人稱為老爺廟,先名七星廟用於拜祭反清英烈,後於清政府壓力之下改為老爺廟。又位於龍溪之畔,別稱龍溪廟。
上坳,距二九村約2KM,龍溪居民外遷聚居地之一,解放前仍有居民,解放後下山居住。
嘉靖九年九月,從廣東陽山等地遷來的李、岑、蔣、陳、翟、麥、蘇等姓氏,與原鳳溪山和二九山居民,在觀音山腳下新建鳳溪、二九村,兩村相距一公里(如今兩村的青磚、紅磚瓦房,大都為明清時期留下), “八坊”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從二九、鳳溪外遷附近所立之村寨統稱“八坊”。
二九村為八坊事務中心,周圍廟宇眾多,文化氣息濃厚。
“八坊”分為上半源和下半源,上半源為二九,為四坊,包括現在的二九、龜石嶺、沙子坪等自然村。下半源為鳳溪,也分為四坊,包括鳳溪、東安塘、山腳、牛母嶺、鷓鴣石等幾個自然村,共同供奉水口廟(二九村北面,主奉劉仙娘,農曆6月13)、黃殿苗(又名王殿廟,二九村北1.5KM)。

歷史源流

嘉靖三年(1524年),富川縣推行“三年兵糧一年征”政策,受到瑤民抵制,久征不下,嘉靖六年,官府首先拿鳳溪源瑤民開刀,鄰近二九源瑤民非常恐慌,被迫大遷徙,沈姓去了恭城伸家洞,盤姓去了柳家新立寨,黃姓去了麥嶺長春,劉姓去了福利劉家灣,與此同時,不甘再受迫害的遷入民眾回廣東陽山、梧州等祖居地請救兵解圍,萬曆三十年富川縣誌記載“嘉靖七年,梧州賊翟貴進行劫富川(千戶所),百戶張廉被虜,尋告,招於奉溪源聽之”即為此事。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入侵,在外為官的黃師敬招募家鄉人出征,明隆慶三年(1569年)平倭戰事結束後,部分回原籍,余去江華、賀縣和附近的橫嶺、張家立寨。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富川地震,二九山體滑坡,村莊嚴重受損,一部村民被迫遷徙,新建洋沖、龜赤嶺、下壩山等新村。
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軍入關,時二九村人口已近千人,年輕人回響外出抗清,二九成富川抗清中心;順治九年(1652年),抗清隊伍在廣東戰敗,順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十四日半夜,清軍突襲二九、龜赤村,先用重炮轟炸村寨,後進村燒殺,戰後村子成為一片廢墟,先期疏散民眾藏於附近神、大二源和恭城茅塘以及縣內多地;南面大樟樹處原為一涼亭(名川亭),有戲台一座,均毀僅剩遺址一堵磚牆,後變為水田,耕種時仍可看得到散磚碎瓦。如今,當人們進入到大樟樹時,仍可望見磚牆靜靜的豎立,仿佛向人們述說往日的悲涼。
康熙三年(1664年),廣西總督屈盡美將鳳溪作為富川的“清剿指揮部”,清剿義軍黃天貴、廖文膽部,二九村重建難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返鄉村民暫時立戶栗木罡(崗),雍正12年(1734年)重建二九村,主要為原村北半部分,規模約原村一半,現村南面仍為耕地、水田。
1950年,解放軍主力部隊撤走,城北一帶以陀啟堂為首的國民黨殘餘勢力乘機而入,以二九山與恭城交界處為據點,四處活動,十分猖獗。由於社會尚未穩定,人們對形式還看不清楚,解放軍來了要應付,國民黨殘餘勢力來了也要應付,誰都不能得罪,少部分民眾被逼無奈,只得重上山跟隨土匪居住。解放軍野戰部隊在縣武裝大隊配合下,採用“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 剿匪政策,不出三月土匪勢力瓦解,在深山中剿匪時解放軍犧牲了一個蔡排長(山東人),村民“山瑤明”把他葬於黃姜坪至廟仔山路左邊30米處。90年代,部隊來人把遺骸移走。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涼亭(也叫川亭)附近逐漸建了不少新房。

主要節日

正月十五:八坊共有廟會,供奉黃殿苗,原盤王廟,舊時有搶花炮、上刀山等節目;古為為八月十五,因出現傷害事件而改為正月十五。
六月十三,水口廟重大節日,紀念劉仙娘,八坊族人必參加。外出抗清將士因道縣戰事失利向家鄉撤退,農曆五月十三在麥嶺府倉促舉行祭奠儀式,一月後的傳統節日六月十三,正式舉行祭奠抗清將士儀式,從此,六月十三為二九源盛大節日。
其他節日每月均有:如春節、正月初五(21世紀打工時間取捨的產物,原為正月十五)、二月初二、社、清明、四月八、端午、七月半、冬至、小年、大年等。

其他

二九河,古稱龍溪,沿河道有多個與龍有關地名:龍潭頭(源頭為瀑布下泄深潭)、龍溪、龍潭(兒)、真龍潭、龍脊、假龍潭、青龍寺、青龍橋等。
此外,出現多個與牛有關的名稱:老牛沖、大牛欄、牛肚菜沖、牛角穿窟等,二九山最深處老牛沖。

著名景點

水口廟

青龍寺、青龍橋

2012年加寬的青龍橋2012年加寬的青龍橋

歷史文物

人文習俗

“偷吃” :提前一天過冬至,來源於歷史事件“過完節再出逃”,還出現提前過端午情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