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生薹草

乾生薹草

乾生薹草(Carex aridula V. I. Krecz.)是莎草科、薹草屬植物,根狀莖具細長的地下匍匐莖。稈叢生,高5-20厘米,纖細,扁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棱上粗糙,基部具少數紅褐色無葉片的鞘和殘存的老葉鞘。葉短於稈或有的稍長於稈,寬1-1.5毫米,上面和邊緣均粗糙,有的邊緣稍捲曲。苞片鱗片狀,最下面的一枚苞片頂端具長芒,基部抱稈。小穗2-3個,最上面的雌小穗與雄小穗間距很短,最下面的小穗稍疏遠,頂生小穗為雄小穗。果囊初期斜展,後期近水平叉開。小堅果倒卵形或寬倒卵形,三棱形,長約2毫米,暗棕色,基部楔形,頂端具小短尖;花柱基部增粗,柱頭3個。花果期6-9月。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四川。生長在海拔2000-39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或溝邊灘地。

乾生薹草是馬、牛、羊喜食的牧草,又可作草坪草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生薹草
  • 拉丁學名:Carex aridula V. I. Krecz. 
  • 別名:乾生苔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禾本目
  • 莎草科
  • 薹草屬
  • :乾生薹草
  • 分布區域:內蒙、甘肅、青海、西藏、四川 
  • 命名者及年代:V. Krecz.,1946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狀莖具細長的地下匍匐莖。稈叢生,高5-20厘米,纖細,扁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棱上粗糙,基部具少數紅褐色無葉片的鞘和殘存的老葉鞘,老葉鞘常細裂成纖維狀。葉短於稈或有的稍長於稈,寬1-1.5毫米,上面和邊緣均粗糙,有的邊緣稍捲曲。
苞片鱗片狀,最下面的一枚苞片頂端具長芒,基部抱稈。小穗2-3個,最上面的雌小穗與雄小穗間距很短,最下面的小穗稍疏遠,頂生小穗為雄小穗,棒形,長1-1.5厘米,近無柄;其餘小穗為雌小穗,球形或長圓形,長5-8毫米,具密生的少數幾朵或十餘朵花,無柄。雄花鱗片長圓狀倒卵形或狹長圓形,長4-4.5毫米,頂端近圓形,紅褐色,邊緣白色透明,具1-3條細脈;雌花鱗片卵形或寬卵形,長約3毫米,頂端急尖,膜質,紅褐色,邊緣白色透明,具1條中脈。果囊初期斜展,後期近水平叉開,球狀倒卵形,鈍三棱形,長約3毫米,淡黃綠色,成熟時稍帶淡褐色,平滑,具光澤,無脈,基部寬楔形,頂端驟縮成很短的喙,喙口斜截形,具白色膜質邊緣。小堅果倒卵形或寬倒卵形,三棱形,長約2毫米,暗棕色,基部楔形,頂端具小短尖;花柱基部增粗,柱頭3個。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乾生薹草能適應青藏高原海拔2300-4200米的高寒氣候。喜生長於海拔2700-3400米的向陽山坡、緩坡和平灘,在pH值為7.1- 8.6的土壤上都可生長,對水分要求不甚嚴格,對溫度、濕度適應範圍也較廣。乾生薹草具有廣泛的抗逆性,抗寒能力強,青藏高原一般冬季最低氣溫在-30至-38℃,乾生薹草仍能安全越冬,幼苗在春季低溫下能正常生長;抗旱能力較強,能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
乾生薹草在青藏高原,海拔3200-3300米的灘地或陽坡的草原群落中,一般以優勢種或亞優勢種出現。與優勢種西北針茅、短花針茅長芒草等組成針茅草場,一般蓋度約為65-75%。在芨芨草草場中,以亞優勢種或伴生種出現在由芨芨草、紫花芨芨草占優勢的群落中,在草甸草原上,一般散生於各群落中,並以伴生種形式出現。

分布範圍

乾生薹草分布於中國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四川。

生長習性

乾生薹草為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生長的薹草,一般4月初返青,旱年4月中旬返青,5月至6月開花,7月結果,8月中、下旬種子成熟。乾生薹草植株矮小,再生力強,耐家畜踐踏、嘴食, 啃食後生長迅速,耐牧性極高,一般春季生長較慢,夏秋生長迅速。抗病蟲害的能力也較強,很少有病蟲害發生。

主要價值

乾生薹草植株矮小,無異味,地上全株無剛毛、刺毛,葉片豐富且柔軟,莖稈細、柔軟,質地優良。乾生薹草在整個生育期都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粗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各個生育期各類家畜食後均能增瞟。營養價值高,是青藏高原上優等放牧牧草之一,是夏秋家畜抓膘的優質草。
乾生薹草由於植株低矮,不能栽培馴化。但在青藏高原上是四季放牧利用的優等牧草。乾生薹草質地柔軟,從返青到枯黃各個生育期內,羊、牛最喜食,馬亦喜食,夏秋季馬、牛、羊最喜食。地上全株各類家畜都採食。以乾生薹草為主的小片天然草場,一般產量不高,畝產青草40-50千克與針茅所組成的群落畝產青草60-100千克;與芨芨草為優勢種組成的群落畝產青草150-200千克。乾生薹草可作草坪草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