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源觀

乾源觀

乾元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所轄金壇市境內。金壇乾元觀,這座曾是新四軍司令部駐地,又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道教修煉場所。 乾元觀,坐落在群山環抱、翠竹掩映的江蘇省茅山東麓金壇市境內的青龍山郁崗峰,是茅山道教聖地“三宮五觀”之一。始於秦朝時代( 公元前 221 年一前 206 年 ) ,李明真人煉丹於此,初名煉丹院。 1993 年 11 月修復開放,是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坤道道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源觀
  • 位置:江蘇省常州市所轄金壇市境內
  • 地位:四軍司令部駐地
  • 修復開放時間:1993 年 11 月
歷史,現狀,

歷史

南朝梁天監十四年 ( 公元 515 年 ) ,陶弘景建“郁崗玄洲齋室”,煉製丹藥。陶弘景 ( 公元456-536 年 ) ,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溢貞白先生,江寧穆陵人,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學家。梁武帝多次下詔,聘其出山,協理朝政,均被婉言謝絕。梁武帝明其意志,便將太子送往茅山,拜他為師。每逢大事,均向陶諮詢,人稱“山中宰相”。唐初,茅山道士王遠知 ( 公元 528-635 年 ) ,深受皇室尊重。至此,後人給茅山以“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讚譽。唐天寶年間( 公元 742-756 年 ) ,李玄靖居此,敕建“棲真室”及“會真”、“候仙”、“道德”、“迎恩”、“拜表”五亭。宋天聖三年 ( 公元 1025 年 ) ,賜名“集虛庵”,繼改觀名為“乾元觀”。元代,有房屋 800餘間,主要建築有宰相堂、松風閣、太元寶殿、玉皇殿、斗母樓、靈官殿,東、西拜堂等。
明代有全真道士閻曉峰,號希言道人,因其蓬頭垢面,人稱“閻蓬頭”,繼承全真龍門教派,主張清修為本,先性後命。“究理盡性,以至於命”,取“乾元”之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教人“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重開龍門復字岔枝門派。自閻祖開始,龍門岔枝閻祖派“歷代相傳,至今已 24 代。”清鹹豐年間毀於戰火,同治年間重建。清末至民國五年 ( 公元 1916 年 ) ,康有為隱居於此。
1938 年夏,陳毅奉命東進抗日,於乾元觀松風閣設司令部,於宰相堂設政治處。可惜於抗日戰爭中,這一著名宮觀全毀於戰火,有住持惠心白等道士12 人被日寇所殺,僅有今茅山道長朱易經倖存,還留下李明真人煉丹井、古碑、古樹等。解放後,建房屋 11 間,歸茅山林場看管。 1993 年4月,林場遷出,復由道士們使用。

現狀

今日的乾元觀,仍繼承全真派的優良傳統,在女道長尹信慧的領導下,每天堅持早、晚功課,念經打坐,撫琴採氣,修真養性。
乾元觀道長尹信慧,金壇人,曾學法於杭州抱朴道院 8 年,琴棋書畫、騰挪彈跳,皆能上手。乾元觀開放,她應邀出山,重整乾元觀。她認為,一所好的道觀不能僅靠歷史名氣吸引人,更要有好的道風。百年大計,人才第一。為此,乾元觀一恢復,她善於對前有的青年坤道加以培訓,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技能教授她們。每晨五時,青衣道姑們便起床,在觀內外進行練功、打坐、念經等功課。一年多來,小道姑們的技藝逐日提高,每人還掌握了一至二件做法事的樂器,有 :月琴、琵琶、古箏、二胡、三弦、笛子、簫、檔、擦、鈴、鼓等,多者會三四件法器。
在乾元觀外的溝溝坡坡上,長滿了秀美、挺拔的修竹,每至春季,粗黑的竹筍鑽出地面,乾元觀人卻從不挖一棵。乾元觀的舉動贏得了附近百姓的尊重,他們種在觀外的菜,從未發生少菜現象。去年,當地大旱,水庫見底,莊稼枯死,而乾元觀的菜地依然鬱鬱蔥蔥,似乎天也護佑。
乾元觀年輕的道姑們,現已迅速修建了380 多平方米的三清殿,近 200 米的圍牆,9 米寬、130 多米長、193 級進觀台階,3 里長、12 米寬的乾元觀公路,雕塑鍍金的三清神像,並安裝了程控電話,使這古老的道觀重展新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