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區城市代謝網路結構研究-以金昌市為例》是依託蘭州大學,由張子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旱區城市代謝網路結構研究-以金昌市為例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子龍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正面臨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由於生態環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乾旱區城市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更大。從代謝角度而言,城市環境問題可以歸結為物質、能源代謝結構的紊亂和失衡,因此,如何從代謝結構角度,系統解析環境問題癥結所在,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研究以地處乾旱區的金昌市為研究區域,利用物質流和投入產出分析,建立物質、能源代謝賬戶,構建代謝關係網路,並利用網路環境分析方法,通過分析代謝主體之間的直接和間接互動關係,辨識網路控制和依賴主體,進而剖析代謝網路結構,度量代謝的環境效應和城市系統可持續性,基於此,解析代謝結構與城市環境問題、城市可持續性之間的內在聯繫,探討如何通過改變代謝結構,實現資源節約、減輕環境污染和增強城市可持續性的對策,以期為城市代謝系統結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為乾旱區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結題摘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正面臨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由於生態環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乾旱區城市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更大。乾旱區城市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可以歸結為城市物質和能量代謝系統結構的紊亂和失衡。本研究在執行期間,利用1999-2013年社會經濟、資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統計數據,完成了金昌市社會代謝賬戶的建立,基於代謝賬戶分析了金昌市代謝效率的演變過程;利用利用0.5米解析度衛星數據,完成了2003、2011和2015年三期的累積代謝賬戶的建立,基於累積代謝賬戶分析金昌市累積物質代謝的時空分布及其演變;基於金昌市的實證研究,提出了基於能值/物質流分析、結構分解模型和數據包絡分析的城市代謝效率分析框架和評價模型,並套用到不同尺度區域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將水文學領域的Hurst指數引入到可持續性相關指標在時間尺度上的演變分析,解決了具有分線性特徵可持續性指標無法用傳統回歸分析進行趨勢研究的問題。三年期間,共發表論文28篇,其中SCI/SSCI期刊論文10篇,CSSCI期刊論文8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論文8篇,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