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模型是中國古代研究宇宙人生真相創立的一個基本模型。這個模型是一個實體,它分為兩個部分,即核內部分與核外部分。這兩部分的屬性是相反的。如果核外是正物質,那么核內就是反物質;如果核外是反物質,那么核內就是正物質,這正物質和反物質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
乾坤模型是一個遠離平衡的系統,具體存在三個方面的遠離平衡。
乾坤模型分了陰性乾坤模型和陽性乾坤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坤模型
一 乾坤的模型
根據中國古文化的觀點,通過分析推理,結合生活的經驗,我們得出了陰陽一體的模型有兩種,第一種是核心是陽性的,核外是陰性的。第二種是核心是陰性的,核外是陽性的。如圖所示:
兩種乾坤模型
這兩種模型也可以說是乾坤的兩種形式,我們的祖先就是通過建立乾坤模型來研究宇宙自然的。系詞曰:“乾坤,易之門邪”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乾坤模型來認識宇宙自然。我們怎么描述,分三個方面描述。
1陰陽一體
我們把原子模型看成是一個最基本的、最小的陰陽一體,也把銀河系——陰性星系看成陰陽一體,把類星體——陽性星系看成陰陽一體,那么整個宇宙自然也就是陰陽一體,陰陽相隨,陰陽不分,這是符合中國古文化的觀點的。
從物質的觀點來說,物質從來都是由陰和陽兩種屬性結合而成的,原子核內是帶正電的質子,屬於陽性的,核外電子帶負電屬於陰性的。由原子結構成的地球核外物質當然也是陰陽一體。人體是地球物質,整體來說是正物質,人體周圍自然存在許多負粒子,人體內部的空間也自然存在許多負粒子。
陰陽一體說明了物質的陰和陽的內容存在一起的事實,這也就說明了物質正的內容和物質反的內容在一起的自然規律。現代科學家說,正粒子和反粒子不能在一起,否則,會發生不可思議的結果。有人計算只需要幾克反物質就可以把地球上的人類毀滅,太可怕了。可是陰陽一體是中國古人對宇宙自然研究結果的描述,自然知道這個厲害關係,不能夠隨意的把正粒子和反粒子混合在一起,陰陽一體,這兩種粒子既然在一起了,彼此之間就要存在很多方面的代數關係。比方說正和反之間的電量之比、質量之比、電場強度……還有許許多多要遵守的制度。陰陽一體,就是一個自然條件下的關係資料庫。
2乾坤是一個遠離平衡的系統。
乾坤是一個遠離平衡的系統分為核內部分與核外部分,它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不平衡。第一是質量上的不平衡,核內集中了系統絕大部分的質量,核外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質量,在特定場合下,核外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核內與核外所占的空間是不平衡的。現代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原子核在原子體系中所占的空間與核外電子相比,是很小很小的。
第三、核內與核外所帶的電量是不平衡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電量和質量是成正比的。陰陽一體的物體的質量幾乎集中在核心上,核外的質量可忽略不計。那么核內的電量是核外電量的很多倍。
3兩種性質不同的乾坤
乾坤模型從種類上說有兩種,一種是一坤多乾,比方說地球的核心是陰性的,核心只有一個,然而,核外的原子是陽性的,陽性原子的個數我們是無法統計的。銀河系是陰性的核心“一坤”,核外兩千多億顆恆星,是陽性的。另外一種是,一乾多坤。構成地球核外物質的原子是陽性的,核心只有一個,核外電子是很多個數的。太陽系核心太陽是陽性的“一陽”,核外的行星有九個。
4三個半徑。
乾坤存在三個半徑,第一個是核心的半徑;第二是乾坤系統的半徑。在原子系統來說是指原子核到最外的電子層的距離;對地球來說是指核心到地表的距離,太陽系來說是指太陽核心道冥王星的距離……第三個半徑是指兩個相鄰乾坤的距離。
二 “乾坤”模型的種類
乾坤是宇宙自然中一種普遍存在的形式,根據不同的形式我們把它分為三類。
1自然穩定型。
在自然環境中,有很多“乾坤”模型很穩定,核心不容易破裂,那么這樣的乾坤有比較固定的性質。我們就稱這樣乾坤為自然穩定性。有原子、地球、太陽、太陽系、銀心、銀河系、類星體、反星系……
2發展演變型。
地球核外物質在千百萬億年的發展演變中,都形成了類似於乾坤模型的結構。如花有芯、果有核;在動物界,流行一個鸕鶿守一個灘,一山不容二虎……單個的人有心臟,一個家庭以家長為核心;人類社會,單位有一把手,一個國家有中央領導集團。
3精神意識型。
一篇文章有中心才有生命,做事有重點才能成功;四個人玩牌要以牌為核心……開展任何一個活動要有主題才精彩紛呈。
三乾坤模型解決的難題
在現代科學理論體系中,關於天體的內部結構、關於反物質、反星系、關於黑洞、類星體、關於暗物質,都是一些重大的疑難問題。根據中國古文化的觀點:陰陽一體,我們解釋了天體的基本結構,講清楚了反物質存在的位置。分析了黑洞的實質,對比了類星體的現象。論述了反星系的邏輯,歸納了暗物質的性質特徵。我們根據中國古文化的觀點解釋宇宙自然,似乎撕掉了一切神秘的面紗,摒棄了不可理喻。讓我們的生活經驗有了歸屬,讓我們的思維不再混亂。原來宇宙自然就這樣陰陽和諧,簡單平易。我們可以掌握大自然的規律,我們可以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為我們人類來服務。
四 乾坤模型中存在的邏輯關係
1乾坤引力的邏輯關係
現代西方科學理論中的引力是由於物體的質量產生的,這個說法怎么也沒有邏輯關係,在前面我們已經講述了,這裡就不多說。乾坤模型對引力的產生就有非常嚴密的邏輯關係。
首先核內與核外兩個部分,界限非常明確,一點都不含糊。第二引力不是由於質量產生的,而是由於“性”產生的——“乾坤的核心”。第三由於乾坤是一個遠離平衡的系統,核心部分所占的空間極小極小,把核內部分看成一個點,那么核外的一切都要受到這個點的吸引力,力的方向都統一指向這個點,所以引力的方向總是和地面垂直的。由於核心物質極其高強的電勢電壓,所形成的場有很大的空間,無論多么激烈的核外物質向核外噴射,總要受到核內的引力而減速,最終還是難以逃脫核內引力的束縛。
2乾坤的排斥力
吸引力與排斥力是相反相成的,有引力就必須存在著排斥力。乾坤模型表現出來的吸引力我們很好理解。那么排斥力我們如何理解呢?分為兩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是核外物質之間的互相排斥。現代科學在萬有引力的籠罩下,似乎不存在物體之間排斥力一說。就拿地球來說,地球的核外物質之間的互相排斥表現得很明顯。比方說一個圓桌坐十個人,大家也不覺得擁擠,可是只要走掉一個人,就可以感覺到人與人之間存在排斥力,人們自燃地會挪動位置,需要重新建立平衡。如果走掉兩個人,同樣要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人的心理才感覺舒服……直至只剩下兩個人似乎面對面才比較合適。那種排斥力就消失了。再者任何兩個人在一起就有了矛盾,就有了一些不適應,總會產生矛盾。人和物在一起也會產生矛盾,這應該屬於,同性物質互相排斥的一種效果。
第二是核外排斥。地球的核心陰的屬性,是很強大的。凡是陰性的物質都能和地球的核心產生互相排斥的作用。現代科學家為什麼花費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沒有找到反物質呢?因為反物質和地球內部的核心是相排斥的。在很遠的空間就被地球的核心排斥開去,在遙遠的太陽又需要這種物質,於是反物質無論怎樣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五 乾坤的基本功能。
從乾坤模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核心可以吸引我們無法統計的核外個體。由於核心的霸道,讓核外同性的個體之間,互相靠近,因此彼此之間互相排斥的力度增加。不同的排斥可以引發不同的功能。由於核外的個體離核有遠近,個體之間有差異,所激發出來的屬性的功能有不同;又由於個體與個體可以組合成團體,團體有大小,因此團體與團體、團體與個體之間就有了無法描述的特殊現象。因此乾坤變化莫測的功能就是來自這樣一個簡單的異性相吸引,同性排斥的自然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