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隸屬於啦井鎮啦井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啦井鎮西北邊,距離啦井村委會8公里,距離啦井鎮8公里。國土面積4.1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2.8 ℃,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金時豆等農作物。有耕地115畝,其中人均耕地0.8畝;有林地4305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39元。當年生產糧食35850公斤,社員所得糧食人均260公斤。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乾地村
  • 所屬地區:啦井鎮
  • 地理位置:位於啦井鎮西北邊
  • 面積:4.1 km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有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5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玉米、金時豆等作物;擁有林地430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1畝,主要種植核桃、木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730.6畝。無礦產資源。
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核桃種植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通水、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3戶通自來水,有33戶還存在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未進行農網改造,未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占農戶總數的15%,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戶,占農戶總數的12%。
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通村小橋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山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全村未建有沼氣池;未裝有太陽能。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0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2萬元,占總收入的23%;畜牧業收入21.3萬元,占總收入的6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6頭,肉牛20頭,肉羊76頭);林業收入0.2588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0.9萬元,占總收入的5%;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6%。農民人均純收入2139元,當年生產糧食35850公斤,社員所得糧食人均260公斤;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18%),在省內務工16人。
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的生產工具——臼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金時豆、養豬、養牛等,主要銷售往其所在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5%。該村努力發展金時豆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產業。
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村民養豬
2009年產業發展情況:產業發展項目名稱優質食用豆種植,項目實施單位蘭坪縣農業局,產業發展地點乾乾地,投資規模0.3萬元,發展內容及規模訂單農業,受益農戶33戶,受益人口136人,為當地農民增收0.9萬元。

人口衛生

有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3戶,共鄉村人口136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6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白族、僳僳族為主(是白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135人,僳僳族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5人(參加低保人員主要有:和學良、劉德潤、和金龍等)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未建有公廁,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乾乾地國小、啦井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啦井中學,該村距離中學8公里,有資料顯示,該村有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人,其中小學生11人,中學生3人。
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學校的牌子
該村未建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3.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70個(勞均2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1、農業生產資料補貼公告;
2、林權制度改革公告;
3、村務、財務制度公告。

基層組織

有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有團員4人。

發展重點

有資料顯示,該村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需進行村道、路道建設,飲水工程需改善,建立農村村組用電工程;2、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等文化娛樂設施缺乏,需通有線電視,村級校舍需修繕;3、醫療衛生設施沒有,村民就醫困難。4、產業帶動性收入低,產業發展優勢未體現,農民增收困難。
乾乾地村
乾乾地村學校需修建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優質食用豆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520頭,牛480頭,羊82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人。充分利用村裡的優勢,以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末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