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豆

乳豆

纏繞、草質藤本;莖纖細,疏被短柔毛,漸變無毛。三出複葉,小時卵形或寬橢圓形,長2.5––5.5cm,先端鈍國或微凹,基部圓形,幼時兩密被短柔毛。總花序腋生,長3–15cm;花小,萼二唇形,萼齒5,上面2齒合生,有柔毛,花冠淡紫色,長10–12mm,旗瓣卵圓形或倒卵形,翼瓣長圓形,與龍骨瓣等長並貼生莢果條形,長5––8cm,寬6–7mm,直或稍彎;種子6–8顆,腎形,深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乳豆
  • 拉丁學名:GalactiaelliptifoliolaMerr
  • 別稱:毛豆、老鼠藤
  • :植物界
  • :豆科(Leguminosae)
  • 分布區域:產於台灣、廣東、江西、湖南、廣西、雲南等省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長柔毛。小葉橢圓形,紙質,長2-4.5厘米,寬1.3-2.7厘米,兩端鈍圓,先端微凹,具小凸尖,上面深綠色,被疏短柔毛,下面灰綠,密被灰白色或黃綠色長柔毛;側脈4-7對,纖細,兩面微凸;小葉柄短,長約2毫米;小托葉針狀,長1-1.5毫米。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軸纖細,長2-10厘米,單生或孿生;小苞片卵狀披針形,被毛;花具短梗;花萼長約7毫米,幾無毛,萼管長約3毫米,裂片狹披針形,先端尖;花冠淡藍色,旗瓣倒卵形,長約10.5毫米,寬約7毫米,先端圓,基部漸狹,具小耳;翼瓣長圓形,長約9毫米,寬約2毫米,基部具尖耳;龍骨瓣稍長於翼瓣,背部微彎,基部具小耳;對旗瓣的1枚雄蕊完全離生,花葯長圓形;子房無柄,扁平,密被長柔毛,有胚珠約10顆,花柱突出,頂部彎,無毛。莢果線形,長2-4厘米,寬6-7毫米,初時被長柔毛,後漸變無毛;種子腎形,稍扁,長2-3.5毫米,寬3-5毫米,棕褐色,光滑。花、果期8-9月。
乳豆

生長環境

乳豆生於曠野叢林或河邊疏林中,常攀爬於它物之上。喜溫暖氣候,耐高溫和乾旱,並能在渡瘠的沙地上良好生長。野生狀態下,開花期8—9月,成熟期10—12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海南省儋州、昌江、白沙、東方、樂東、三亞、陵水等地和雲南,廣東等省;在國外,印度、越南、馬來西亞也有。
乳豆
產於台灣、廣東、江西、湖南、廣西、雲南等省區。生於林中或村邊丘陵灌叢中。印度、斯里蘭卡、馬來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等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羊採食其時。乳豆食口性雖差,但其嫩莖葉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並且能在於早、貧瘠而飼草生長不良的沙地上良好生長,故有一定的飼用價值。乳豆嫩莖葉的化學成分如表5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