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全名:孛兒只斤·也松格
- 別名:亦孫哥、也先哥、也孫哥、也相哥、移相哥
- 所處時代:元朝
- 民族族群:蒙古族
也松格一般指本詞條
也松格碑,蒙文古碑。又稱《成吉思汗石》、《移相哥勒石》。蒙古汗國時期成吉思汗弟哈撒兒次子也松格立。作用 是迄今已知刊有最古老懞古文文獻,對研究蒙古族歷史、語言文字有極大價值的稀有文物。流傳 石高202厘米,寬74厘米,厚22厘米。碑文以畏兀兒體蒙古文字寫成,5行,共有蒙古文單詞21個,記成吉思汗征...
松格瑪尼石經城座落在四川石渠縣境內扎溪卡草原上,沿途沒任何標記·多次打聽·多次繞道·費盡了周折終於來到這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始建於格薩爾王時期富有神奇色彩傳說的石經城下·站在這裡你會感到震撼·整座城堡高約10米,長寬有百米見方,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石頭城。城牆上同樣有一排排擺放看諸神像的"視窗",...
《沃爾松格薩迦》(Volsunga saga)是北歐的神話散文史詩,講述了沃爾松格家族的興衰,反映了古代斯堪的納維亞氏族社會的生活、宗教信仰、精神風貌等,歌頌了以西格魯德為代表的英雄人物,展現了完全的日耳曼精神,是所有日耳曼人的精神財富。這部事典屬於傳奇薩迦,它將北歐古老敘事詩《埃達》(Edda)中的散文和歌謠做...
齊格魯德(Sigurd),北歐神話傳說中的大英雄,也是北歐最家喻戶曉的英雄之一。於《沃爾松格薩迦》(Volsunga saga)中登場的主人公,其傳說也是後來的英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以及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原型。《尼伯龍根之歌》的主人公齊格飛則是與齊格魯德同源的人物。人物簡介 齊格魯德,日耳曼人的民族英雄。
合撒兒諸子中,也古、也松格和脫忽三人較有名,其中也松格最為顯赫。成吉思汗曾為他立石紀事,是為現存最早的一件畏兀字蒙文石刻也松格碑(勒成於1225年)。他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站在忽必烈一邊,因而在元朝,其後裔一直受到優遇。他的兒子失都兒雖參與乃顏之亂,但勢都兒之子八不沙後來仍被封為齊王...
孛兒只斤·塔察兒,又作塔察。大蒙古國宗王、大將。成吉思汗幼弟鐵木格斡赤斤之孫,只不乾之子。父早卒,祖父死,以嫡孫受皇太弟寶,襲王爵,領有祖父封地。定宗後海迷失稱制三年(1251),與東道諸王也古、也松格等擁立蒙哥即汗位。蒙哥汗七年(1257年),率兵攻宋,圍樊城。次年隨汗伐宋,攻荊山,以分宋...
字序從上到下,行序從左到右。標點符號有單點(相當於逗號)、雙點(相當於句號)和四點(用於段落末尾)3種。現存用回鶻式蒙古文寫成的文獻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頒布並施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稱“蒙古字”,今通稱“八思巴文”)後,回鶻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
傳統蒙文文獻豐富。現存最早的回鶻體蒙古文,見於約刻於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的也松格碑(成吉思汗石碑)。八思巴文(方字、元國字、蒙古國字、蒙古字)元朝忽必烈時代1268年被創造,由當時的蒙元帝師,吐蕃人佛教薩迦派領袖八思巴所創立的八思巴字,這種文字脫胎於藏文字母,忽必烈之所以要新創一種文字,...
也松格(Yesungge,第183節)也速乾(Yesugan,第155節)也速迭爾(Yesuder,第274節)也孫帖額(Yesunte’e,第230節)又,《秘史》103節記載成吉思汗在不兒罕山催日九跪;第203節、211節、214節記載成吉思汗嘉獎三位功臣九次犯罪不罰。提到七的是《蒙古秘史》54節:“三人在後面追趕,翻越了七個山崗...
松格瑪尼石經城 位於縣城70千米左右的阿日扎鄉境內,它始建於格薩爾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整個城高約10米、長60多米、寬30多米,是一座長方形的石頭城,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進去后里面是一層層的瑪尼牆,錯綜複雜宛如迷宮。歷史文化 太陽部落 石渠在甘孜州西北部,與青海稱多、達日、瑪多接壤,距離康定...
格拉墨,Gram、Gramr。北歐神話中的寶劍,出現在《詩體埃達》和《沃爾松格薩迦》(Volsung Saga)中,也譯做“神怒寶劍”。另外,以《沃爾松格薩迦》為範本寫出的《尼伯龍根之歌》(Nibelungenlied)中,此劍被改名做“巴爾蒙克”(Balmung)。理查·華格納又根據上述作品再改編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則是以“諾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