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白粉病是一種植物疾病,主要侵染九里香嫩梢、葉片、葉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里香白粉病
- 外文名:(Murraya paniculata Jack
- 別稱:千里香
- 原產:印度,馬來西亞熱帶、亞熱帶地區
分布與危害,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Jack)也稱千里香,原產印度,馬來西亞熱帶、亞熱帶地區。九里香喜溫暖濕潤,不耐寒,要求陽光充足,稍耐蔭。我國華南、西南各省常見栽培,其樹冠優美,四季常青,花香宜人,為優良芳香花木,用作綠籬或配置於庭園之中,建築物周圍。隨著城市綠化的發展,九里香白粉病普遍發生,影響植株生長發育,大大降低觀賞價值。為引起綠化管理人員對白粉病防治的重視。保證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有效地發揮其園林功能及綠化效益,將九里香白粉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症狀
白粉病主要侵染九里香嫩梢、葉片、葉柄等。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褪綠斑點,出現白色的小粉斑,並逐漸擴大為園形或不規則形的白粉斑,嚴重時葉片底面布滿白粉。早春,嫩芽染病,展開的葉片兩面常布滿白粉層,葉片皺縮反卷,扭曲畸形;隨後葉片、葉柄脫落,造成枯梢。老葉比較抗病,葉片轉綠後染病,或氣候不適合病害發展,病斑白粉層褪去後成黃色斑,形成斑駁黃化葉片,葉片早落,削弱樹勢,影響觀賞價值。
病原
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粉孢屬真菌(Oidium sp.),菌絲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面組織吸引營養。
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植株上越冬。翌年春,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開始生長蔓延,並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到嫩組織上為害,病菌可重複侵染。分生孢子萌發,穿透角質層直接侵入,在寄主細胞中產生吸器吸收營養。在廣西南寧,每年2~4月、9~11月為發病盛期。溫暖乾燥季節發病迅速,連續下雨的條件不利於白粉病的發生,土壤肥沃,高氮低鉀,植物組織生長柔嫩,利於病害的發生。植株栽植密度大,修剪不當,通風透光不良利於病害發生。管理粗放,植株長勢弱病害發生較重。
防治方法
1、減少越冬菌量。冬季結合修剪剪除病枝葉,徹底清除枯枝落葉,並集中燒毀。在越冬休眠期間用波美3度的石硫合劑或五氯酚鈉水溶液3000倍液或1%硫酸銅溶液噴灑,殺死越冬菌源。
2、合理栽植密度。結合綠化需要,採用適當的栽植密度;根據造型的要求,進行合理修剪,以利於通風透光,減輕病害發生。
3、加強管理,改善環境條件,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氮肥要適當。
4、藥劑防治。早春發芽前,噴施波美2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菌源。發病期間,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粉銹寧1500倍液,或50%苯來特1500倍液,或65%代森鋅600~800倍液,或碳酸氫鈉250倍液噴霧。連續噴藥2~3次,每10~15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