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行政村

九里行政村

九里地處豫皖交界,東鄰安徽省界首市,北傍漯阜鐵路和漯周界高速公路,鄭合高鐵、黃金水道沙潁河及省道豫S238線鄉道Y14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00畝。轄3個自然村,10個村民組,人口6000人,先後被市委、縣政府確定為全市六好村委黨委、中州名村、重點村和環境優美村。2015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85元,是沈丘縣綜合實力“十強”鄉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里
  • 外文名:JiuLi
  • 別名:九里崗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沈丘縣付井鎮
  • 地理位置:豫皖交界
  • 面積:3.8 km
  • 下轄地區:後蘇村、後劉村、寨里
  • 政府駐地:後蘇村
  • 電話區號:0394
  • 郵政編碼:466321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6000人
  • 著名景點:南地麥田、清風閣、鱉頭坑
  • 機場:周口機場
  • 火車站:沈丘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p
  • 方言:豫東片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經濟概況,農業生產,工業發展,社會事業,

建制沿革

九里古屬潁州郡,清朝末年設沈縣,歸陳州管轄。後劃歸周口行署,隸屬周口市沈丘縣。

行政區劃

下轄後蘇自然村、後劉自然村、寨里自然村三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九里地勢西北部較高,海拔42米,東南部稍低,海拔36米。因河流沖刷,坑塘較多。主要坑塘有,雞蛋坑,鱉頭坑,駱駝坑,觀音坑。河流3條,全長3公里。主要有河流有蘇家河、南地河、窯後河等。九里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200天左右。九里素有周口市東大門之稱,也是豫東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門戶和物資集散地。

自然資源

九里水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水質良好,地下六米就有水,一般的井都抽不乾,水質能直接飲用。據1998年周口水文勘測局資料計算,九里水資源總量為0.6億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約0.66億立方米。合理利用這些水資源,能夠滿足全村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生活用水,為全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證。
九里有各種植物170餘種,動物近80種。生物名貴品種有黃牛、槐山羊、淮陽驢、項城豬、鱸魚、白龜;九里黑小麥、白花泡桐、蘇家櫻桃、將梨;後劉黃花菜、後蘇大蔥、韭菜、蘆筍等。

人口

2014年末全村總人口6108人,常住人口3000人,出生率10.85‰,死亡率5.99‰,自然增長率4.86‰。

經濟概況

農業生產

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該鎮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依託龍頭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之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初步形成了奶牛養殖、肉牛育肥、特色農產品加工、優質麥訂單農業四大農業產業化格局,年存欄奶牛238頭,肉牛182頭,甜玉米等特色農產品3600畝,優質黑小麥訂單農業400畝,優質小麥5000畝,建立了優質牧草示範種植基地,有效地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副農品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瓜果等。特色農業、畜牧業、養殖業已具規模,是國家確定的糧食生產基地,緊靠中央儲備糧沈丘直屬庫。

工業發展

2012年以巨龍粉業帶頭開辦的巨龍農業合作社成立,高優質小麥、和黑小麥收購加工加快了本村工業結合的進度,有力的實現了農作物商品化的新格局,帶動了巨大的經濟發展。2015年,全年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85元,預計到2020年村居住區面積達2平方公里,集聚人口8000人,工農業總產值達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500萬元。

社會事業

科學文化教育衛生
本村共有國小一所、幼稚園三所、村衛生室三所,其中本村國小始建於1953年,原名九里國中,後合併於付井一中,現址更名為九里國小。今日育苗教心血,明朝成才做棟樑。今日的九里學子遍布大江南北,從事各行各業,為本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村民間表演藝術團2個、文化活動廣場1個。有力的促進了本村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歷史文化
九里自古以來有蘇劉兩家居住,蘇劉兩家又有兄弟各二人,後來就演化了前蘇劉、後蘇劉。再後來又有涂姓、肖姓、趙姓、白姓等前來入住。
九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