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社庵戈

九社庵戈

“庵戈”位於九社村南部、東南與龍角灣許厝接壤、北面與中街隔溪相望、西南與下陶連線、毗鄰上漳村山下、

“庵戈”因古時候境內有座庵廟而得名、“庵”是取自庵廟,而“戈”是取自大參戈,故稱“庵戈”。

庵戈號稱九社村中心、境內有連線上漳之古山道路、直通上漳村山下、是古時通往上漳必經之路!庵戈人自稱是九社閩南語文化習俗傳承最全面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庵戈
  • 下轄地區:庵口、大參戈、
  • 民意代表:陳玉鋒
地理風情,歷史背景,敦睦堂,庵戈龍窯址,習俗,宗祠名稱,

地理風情

庵戈位於九社村南部、東南臨龍角灣、北面接中街、西南與下陶相連、庵戈藉人口大約506人、
庵戈、全境下轄:大參戈、庵口、、武崗頂、3個地區、總人口506人。
庵戈人自然性的分為兩個派系,俗稱:文派,和 武派,文派人士處事斯文達理,不主張以武力威脅他人,主張和睦相處,而武派人士則主張以武力為優先解決方式,喜歡對外侵門踏戶,軟土深掘,的態勢。

歷史背景

庵戈:古時境內原有一座庵廟、大參戈位於庵戈之東南、靠近龍角灣許厝、財丁宮山之下、北面即是中心包圍,所以現在的人只知道庵戈,而不知道“大參戈”,“庵”是取自庵廟,而“戈”是取自大參戈、故稱“庵戈”。
庵口、是庵戈的門戶、也是九社知名宗祠“敦睦堂”所在地!
武崗頂、毗鄰上漳、是庵戈的深處地帶、庵戈明代古龍窯址就在於此!

敦睦堂

敦睦堂位於大埔縣九社村庵戈、建於清代,為陳姓四世祖協山公祖祠。坐西向東,懸山頂,陰陽瓦屋面,二進院落,總面寬23.5米,總進深11.75米,占地面積276平方米。按陳氏族譜記載,明代入鄉四世建祠,經多次維修。據村民介紹,此村莊村民以經商為主,祖先從福建漳州遷來,整座建築保留漳州民居建築特色,主牆基礎為花崗岩砌成,上部為青磚。上下堂用天井相隔,天井用麻石條鋪地,門坪用青磚鋪成周易八卦圖案。該堂對研究地方家族史和客家建築具有一定的意義。

庵戈龍窯址

庵戈龍窯址位於大埔縣九社村庵戈、坐東南向西北,屬階梯式古窯,現存三段,每級面寬5米,高1.2米;通風口用青磚鋪築,長0.3米,寬0.15米,分布面積約1100平方米。每個通風口相距0.3米。在窯址左側30米外,發現窯址堆積物,堆積大量的匣缽碎片和瓷碎片等。普查隊採集有2件釉下青花碗碎片。該窯址經省考古專家親臨現場調查,經分析鑑定,屬明代窯址,燒造歷史悠久。它為研究明代大埔縣制瓷手工業提供了重要線索。
九社庵戈
九社庵戈

習俗

庵戈現居住的居民大多是早期從九社村龍角灣遷移而來,“九社陳氏六房”因人口不斷發展,龍角灣已很難容納眾多的人口,很多陳姓族人均外遷離龍角灣,今九社各角均有陳姓族人分支,事實上均來自龍角灣早期外遷而繁衍而來!
九社庵戈
九社庵戈習俗
庵戈居住信奉“關帝爺”庵戈人自古來家家戶戶世代供奉“關帝爺”、每年農曆十月中旬和全村舉行“還神祭”活動,為期三天!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舉行“迎燈”活動,敲鑼打鼓迎抬“關帝爺”圍繞全村遊行一遍。
元宵節迎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各堂角張燈結彩,“迎關帝爺”的供桌上擺滿了供品,有糖果塔、雞鴨滿桌、金桔盆栽等。各堂角村民們虔誠地祭拜迎接“關帝爺”,祈望“關帝爺”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九社村的各堂角都派鑼鼓隊參加巡遊迎燈,以(火頭把)帶頭巡遊,通過每各堂角接燈、沿路居民接連不斷的點炮迎神過路,每到一處堂角村民燒香跪拜迎接,氣氛非常熱鬧。

宗祠名稱

敦睦堂(陳)--庵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