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懷·尊嘉

《九懷·尊嘉》是西漢辭賦家王褒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懷》的第五篇。此詩講述了詩人在陽春三月的時節不能被君王重用,只能臨淮水而悲嘆的情景。詩人既寫了蛟龍導引,文魚上瀨,河伯開門的神話,也寫了抽蒲陳坐,援芙蓉以為蓋的現實。詩人運用浪漫手法把神話和現實結合起來,各種意象緊密圍繞泛流寫出,句式工整,顯示了詩人的用心和功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九懷·尊嘉
  • 作品別名:尊嘉
  • 作者:王褒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楚辭
  • 文學體裁騷體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九懷·尊嘉
季春兮陽陽,列草兮成行。
余悲兮蘭悴,委積兮縱橫。
江離兮遺捐,辛夷兮擠臧。
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
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
運余兮念茲,心內兮懷傷。
望淮兮沛沛,濱流兮則逝。
榜舫兮下流,東往兮磕磕。
蛟龍兮導引,文魚兮上瀨。
抽蒲兮陳坐,援芙蕖兮為蓋。
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
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
河伯兮開門,迎余兮歡欣。
顧念兮舊都,懷恨兮艱難。
竊哀兮浮萍,泛淫兮無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尊:尊重。嘉:善,美。
  2. 季春:陰曆三月曰季春,為春季之末。季,末,小。陽陽:風和日麗的樣子。
  3. 余悲兮蘭悴:《楚辭章句》:“哀彼香草,獨隕零也。”悴,一作“生”,亦通。
  4. 江離:香草名,即蘼蕪。遺捐:遺棄。
  5. 辛夷:香木名。花蕊初出似筆,又名木筆。擠臧:排擠隱藏。臧,同“藏”。
  6. 伊:發語詞。往古:往古之人。
  7. 伍胥:伍子胥,春秋楚人,為報父仇奔吳。佐夫差大破越王勾踐,後被讒,自剄死。
  8. 湘:湘江,在今湖南省。屈原自沉汨羅江,此言“沉湘”,是泛稱。
  9. 運余:轉過念頭想到自己。
  10. 淮:淮河。沛沛:水勢盛大貌。
  11. 濱:涯,水邊。這裡用作動詞,站在水邊。
  12. 榜舫:乘舟。榜,船槳。這裡用作動詞。舫,船的通稱。兩船並在一起也稱舫。
  13. 磕磕:石聲,水石撞擊聲。
  14. 文魚:有斑彩花紋的魚。一說鯉魚。瀨:急流。
  15. 抽蒲:抽拔蒲草。
  16. 援:引;芙蕖(qú):荷花。
  17. 微蔡:小草。
  18. 電騖(wù):風馳電掣般的前進。騖:急跑。
  19. 倏:忽然。容裔(yì):這裡形容高低起伏的樣子。
  20. 泛淫:隨波漂浮的樣子。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百花爭艷芳草萋萋。
我悲嘆蘭草凋零獨憔悴,枝葉亂生不逢時被丟棄。
香草江離遺棄在山野里,似筆辛夷自隱藏受排擠。
想起那往古的俊傑賢良,多半是命運多舛遭禍殃。
伍子胥被害屍浮江河,屈原被放逐自沉湘江。
轉念自己今日遭遇,心懷悲痛無限感傷。
眼望淮水滾滾東流,真想隨水流逝遠方。
乘坐大船順流而下,東流入海水石擊撞。
使蛟龍在前面引路導航,命文魚助我逆流而上。
拔蒲草做坐席陳放船中,采荷葉做船篷蓋在船上。
水花飛濺濺上我的船旗,草芥漂浮浮上我的船幫。
張起雲旗船兒風馳電掣,波濤洶湧船兒起伏搖盪。
水神河伯打開大門,歡欣迎我前來拜訪。
思念楚國郢都終生難忘,心懷怨恨舉步維艱惆悵。
自己哀嘆像那水上浮萍,四處漂泊無根難回故鄉。

創作背景

西漢諫議大夫王褒讀屈原的作品,推崇其溫雅的為人,辭藻的華麗,卻身處污濁,遭遇混世,沒有人能夠認識他的價值,因而作《九懷》追思憐憫屈原。《九懷·尊嘉》是其中的第五首。

作品鑑賞

《九懷·尊嘉》題意為尊重善美之人。詩人所尊重的善美之人就是詩歌中提及的伍子胥和屈原。詩人以讚頌前賢,悲嘆自己的孤獨飄零。詩歌並沒有像人們所賦予的那樣憂國憂民,卻也不失為自嘆自勵的好詩歌。詩歌與其說是“尊嘉”,不如說尊嘉是為自嘆。
全詩結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的“季春兮陽陽”到“心內兮懷傷”。各類草都有行列位置,獨蘭花無有著落。就連思念古人也會遭殃。可還是不禁想起古人伍子胥和屈原。
第二段 “望淮兮沛沛”到“迎余兮歡欣”。詩歌中‘望淮兮沛沛’往往令人費解。在漢代,淮河流域是邊遠區域,也許詩人是被貶至淮水也未可知。屈子投水是湘江水系,伍子胥漂屍是長江水系,漢宮所在是漢水,詩人故鄉是四川,全與淮水沒有關係。那么,詩人特意提及淮水,只有一種可能,詩人這時是在淮水邊作的這首詩歌。這也符合詩人以實寫虛的詩歌風格。遙望淮水,思緒萬千,想到前賢,顧念故鄉,感嘆自己恰似浮萍,流落飄零。
第三段 “顧念兮舊都”到結尾“泛淫兮無根”。這裡和《九懷·昭世》中都提到“舊都”“舊邦”。王褒活動於漢宣帝時代,不可能於幾輩子以前的楚國王族發生關係,所以舊邦舊都都不應是楚都。漢宣帝時代也沒有遷都,不可能有新都、舊都之說,所以也不應是指漢朝的舊邦。只有一個可能,就是王褒的故鄉——四川益州。王褒為官時期始終和家鄉有著密切聯繫,死也死到回家鄉的路途。

作者簡介

王褒(約前90年—前51年),西漢辭賦家。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資陽)人。少年時期就善於寫詩,工於作賦,對音樂也有較高的天賦,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有賦十六篇,其中《洞簫賦》為早期的詠物之作,較有名。其作品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原有集,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王諫議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