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地理

九州地理

在無邊海洋中,有著諸多大陸。其中有一塊文明繁榮的區域,生活著不同的種族。這塊陸地上,由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聯盟所轉化的那個古老晁帝國,曾把他們所探知的已知世界分成殤、瀚、中、瀾、宛、越、寧、雷、雲九個州,雖然這一大國早已消亡,但九州的區域卻一直留了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州地理
  • 來源:文學作品
  • 屬性:虛擬
  • 類別:地理區域劃分
  • 區域劃分:北陸,東陸和,西陸
概述,北陸,殤州,瀚州,寧州,東陸,瀾州,中州,宛州,越州,西陸,雲州,雷州,

概述

因對蒼茫大地認識的有限,他們按環內海文明的中心點把這北陸,區域分為東陸和西陸。環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同時,浩瀚洋在鄰近大陸的各處淺海也有不同的名稱。陸地之間是三個較淺的內海,分別稱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在對陸地和海洋測量中,長度單位為里和步,高度單位為尺,面積單位為拓(百平方里)。
東陸約為五十四萬拓,北陸約為三十六萬拓,西陸大約二十五萬拓。
(目前設定一九州里與一華里同,一拓為36平方里等於現實中9平方公里,九州總面積不含地中三海約為一百一十五萬拓約為一千萬平方公里,包括地中三海約為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
東陸最高的山脈為雷眼山脈,位於東陸中南部,東西向。雷眼山脈以北的大陸被稱為中州,因為那裡是文明世界的地理大圓中心。南面稱為越州。中州東面的那一部分大陸稱為瀾州,因為那裡是所有大陸的最東端。雷眼山脈西盡,西南和西北兩個海灣在東陸的西部劃出了宛州,由大江與西陸分開。
北陸最東面稱為寧州,名字來源於當地部族的各種祭祀。寧州北面是烏揚大江和江北幾乎無法飛越的高聳雪山,僅在西北面由狹長的地峽和瀚州相連,瀚州有廣闊平原。瀚西面是殤州,兩者間是北陸最高的蠻古山脈。
西陸中部是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其北是雲州,因此沉沙海南方的雷州是一片長年綠色的溫暖土地。兩州面積近似。

北陸

殤州

殤州位於北陸西部,二面臨海,向北是茫茫雪山冰原的寒冷大陸。東部與翰州以火雷原為界。面積約十萬拓。殤州主要分為三大地形帶:北部為殤州高原,東起蠻古山脈,西至天池山脈,其中蠻古山脈為東陸最高部分,平均海拔超過1萬尺。中部和東部地區地勢趨於平緩,長期的剝蝕作用形成了數片廣闊而起伏平緩的平原,其間分布有一些小山和丘陵。西南部地區是一條火山帶,統稱為冰炎地海,分布有數十座較大的火山和更多小型或休眠的火山。更西面在浩瀚洋中分布有火山島群。
這是一片冰與火的大陸,相應的氣候分布也多變。殤州高原氣候寒冷,夏季普遍氣溫低,降水豐沛,無論冬季還是夏季,都是既能下雨,也能下雪。該地區不適於喬木生長,灌木叢和苔原是殤州高原的常見植被。西南部地熱資源豐富,可見到木本植物組成的小林,在背風的地方或熱泉附近分布著雜草草甸。中東部的平原區氣候狀況比瀚州平原略複雜,以森林植被為主,針葉林的分布最為廣泛,闊葉樹的種類較少,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與瀚州的交界處。

瀚州

瀚州位於北陸中部,東連寧州,西接殤州,總面積約十五萬拓。西南是渙海,下端指向滁潦海。西部受到殤州高原地形帶的影響,平均海拔較高。中部地區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東部由極寬的天拓大江與中州隔開。西端由霍零江與雲州隔開。
瀚州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森林不能自然生長,以草原為主,自然植被主要是叢生禾草,並混生有多種雙子葉雜草。東部彤雲山地區則由森林草原逐漸向混交林區過渡。溟朦海位於翰州中部草原,是北陸最大的湖泊,周圍形成形成大片的綠州沃野。

寧州

寧州位於北陸最東部,三面臨海,面積約十一萬拓,其東南部為丘陵帶,分布森林和森林草原,烏鬼山橫越其北,三昧河自此向南入海口時,變成了三條縱橫交錯的寬闊河道,因為土質和藻類的不同,分別呈青綠,淡紫和絳紅三種顏色。寧州西部多為荒漠戈壁,眾多破碎的丘陵一路連向虎皮山脈。極西端與瀚州間隔勾弋山,勾弋山高萬仞,因為山峰終年積雪,雲開霧散之際銀光閃閃,又被稱為”月亮山脈”,其主峰為北陸最高山。寧州北部多為厚厚的冰川層覆蓋,這塊巨大冰原的面積幾乎相當於四分之一的寧州,主要植被是在短暫的夏季中長滿苔蘚和草本植物。

東陸

瀾州

瀾州位於東陸東塊,東部臨海,西接中州,南部與越州為鄰。面積約十五萬拓。整個瀾州形勢如弓,銷金河如弦橫跨南北,東陸最高峰的擎梁山就架在弓脊上。瀾州平均海拔超過3000尺,是東陸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地塹性的中央低地把瀾州分割為東北和西南兩部。東北的夜北高原是一個地壘性地塊,西南與越州交界處由於降水較多,是大片的沼澤地和森林。
整個夜北高原土地涼薄,兼之氣候不利,一年中冬季長達5個月,除了寒地的針葉林生長頗速,農作物生長卻非常不利,重要的糧食產區僅在西南小部分地域。沼澤地和森林帶人跡稀少,樹木林冠稠密,層次很多,且多藤本和附生植物。

中州

中州位於東陸的北塊,南接宛州,東靠瀾州。面積約十五萬拓,是東陸第一大州。中州地形以山脈和平原為主,從瀾州夜北高原延伸下東西走向的兩條隆起帶和二條沉降帶,隆起帶主要為山地地形,沉降帶則形成為盆地和平原。
中州的風向、降水均隨季節而有明顯的更替,自然植被以森林為主,既有冷濕性森林、森林草原景觀,又有半濕潤半乾旱夏綠林、森林草原景觀,混有落葉闊葉林。

宛州

宛州位於東陸西塊,北與中州交界,東與越州相鄰。面積約十二萬拓。宛州地形受到建水與西江以及諸多小河流的切割,大部分呈丘陵狀,只有與中州交接的平原才是宛州的平坦部分。宛州東部受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影響,地勢較複雜,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發源地。
宛州氣候溫和的,冬不太冷,夏不太熱,降水適中,大多數地區沒有乾旱的感覺。這種氣候條件適宜於木本植物的生長,闊葉林是本區的地帶性植被。

越州

越州位於東陸南塊,面積約十二萬拓,在東陸四州中列於第三。越州中部和西部地區以丘陵和低山為主,雷眼、北邙山脈諸多延伸山脈呈綿延不斷的嶺脊,主要是塊狀山,峰巒聳立,山坡陡峭,岩石裸露,地形十分崎嶇,山嶺間錯縱地分布著面積不大的山谷和盆地,盆地中水源豐富,東部和北部沿岸為海岸平原,沿海沙洲、潟湖較多,東南部還有珊瑚礁海岸。
越州的基本植被是硬葉常綠群落,不限於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區,並沿河谷深入到山地內部,由於越州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區,全境森林覆蓋率達到60%至70%。

西陸

雲州

面積均約十二萬拓,與雷州以中部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為界。由於雲州西部為高聳的赤華山脈,東部有丘陵群,地勢較高,天高雲遠,所以中部有連片沙漠,與山谷交錯著。

雷州

面積約十三萬拓。與雲州截然不同,氣候調和,植物茂盛多樣,兩邊臨海,氣候多雨潮濕,森林茂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