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

九三學社建社初期,廣州一直沒有九三學社組織。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九三學社社員徐賢恭教授1955年從上海復旦大學調來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才作為種子在廣州發展社員。在九三學社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的支持下,1956年4月在廣州建立九三學社中央直屬小組,當時僅有社員6人;同年10月,成立九三學社廣州分社籌備委員會辦公室;11月,成立九三學社廣州分社籌備委員會,主委徐賢恭;1958年9月成立廣州分社,選舉產生了廣州分社第一屆委員會。廣州分社先後於1960年10月和1963年3月舉行第二次、第三次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二屆、第三屆分社委員會,主任委員均為黃友謀。九三學社廣州分社組織成員參加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先後舉辦“我國亞熱帶作物資源與國家建設”和“微生物與日常生活”兩次科學講座;舉行基層工作及個人改造經驗交流大會;發表抗議書,抗議帝國主義和印度擴張主義分子干涉我國內政;發表反對美國武裝侵略古巴的聲明,抗議美帝國主義使用海盜飛機轟炸古巴及僱傭軍侵犯古巴的罪行。由於當時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有多位社員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
  • 地點:廣東
  • 類型:職能機構
  • 內設機構:辦公室
基本情況,發展,專門委員會,領導班子,

基本情況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其前身為抗日戰爭後期一批進步學者,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精神,以民主、科學為宗旨,在重慶組織的“民主科學座談會”,後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
建社初期,廣州一直沒有九三學社組織。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九三學社社員徐賢恭教授1955年從上海復旦大學調來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才作為種子在廣州發展社員。在九三學社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的支持下,1956年4月在廣州建立九三學社中央直屬小組,當時僅有社員6人;同年10月,成立九三學社廣州分社籌備委員會辦公室;11月,成立九三學社廣州分社籌備委員會,主委徐賢恭;1958年9月成立廣州分社,選舉產生了廣州分社第一屆委員會。廣州分社先後於1960年10月和1963年3月舉行第二次、第三次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二屆、第三屆分社委員會,主任委員均為黃友謀。九三學社廣州分社組織成員參加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先後舉辦“我國亞熱帶作物資源與國家建設”和“微生物與日常生活”兩次科學講座;舉行基層工作及個人改造經驗交流大會;發表抗議書,抗議帝國主義和印度擴張主義分子干涉我國內政;發表反對美國武裝侵略古巴的聲明,抗議美帝國主義使用海盜飛機轟炸古巴及僱傭軍侵犯古巴的罪行。由於當時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有多位社員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文化大革命”期間,和其他各民主黨派一樣,九三學社廣州分社也被迫停止了活動。
粉碎“四人幫”以後,九三學社廣州分社於1977年11月與廣東省其他民主黨派一道恢復了組織活動,並成立了機關工作組。1980年3月,舉行廣州分社第四屆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四屆廣州分社委員會,主任委員為黃友謀。1982年12月30日,廣州分社改名為九三學社廣東省工作委員會,廣州分社委員會作為市級組織繼續保留,在九三學社的組織系統中,接受廣東省工作委員會的領導。廣州分社自從恢復組織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社務工作主要是逐步恢復廣州分社各級組織的建制,並協助有關單位落實與“文化大革命”有關的各項政策和錯劃“右派分子”的改正政策;並把社務工作的重點逐步轉移到為“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軌道上。

發展

1984年3月,九三學社廣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選舉產生了九三學社廣東省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友謀。1988年7月、1992年7月、1997年6月,先後舉行了九三學社廣東省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委員會。第二、三屆主任委員為曾近義,第四屆主任委員為黃明度。改革開放以來,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為重點,結合社會上的各種“難點、熱點、冷點”問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九三學社中央主席周培源1986年在深圳主持召開“京、粵、港學者核電學術座談會”,茅以升、王淦昌、黃友謀、曾近義、喻誠鴻及香港的專家出席,社會反響很大。在1989年召開的全國人大七屆二次會議上,葉雄乾副主委提出“在收緊銀根的同時,也要照顧那些產品適銷對路能增加有效供給的企業的資金需要”的意見,受到國務院的重視,後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加進了調整信貸結構等措施。199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孫大中副主委所積極宣傳和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被廣東省政府決策部門採納,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1997年,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與九三學社深圳市委員會聯合在深圳市舉辦“促進廣東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就資源利用率、環境保護、產業結構、珠三角水環境、農業生態、土地開發利用、城市建設、人口控制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研討;同年還協助九三學社中央主辦了九三學社第五次沿海地區科技開發暨支援“三九合作區”(即社中央定點扶助的四川省廣元市、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和山西省臨汾地區等三個貧困地區)研討會,尋求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提高人口素質問題的具體途徑和辦法。
2002年6月,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第五次代表大會舉行,選舉產生第五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姚志彬。新一屆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開創廣東省社務工作的新局面。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鬥爭中,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有超過100名社員直接戰鬥在一線,24人次獲國家和廣東省的抗擊非典表彰。其中林材元榮獲全國統一戰線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受到賈慶林、劉延東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姚志彬主委則臨危受命,擔任了廣東省衛生廳廳長,承擔起全省衛生系統防治“非典”的主要行政領導責任。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還發揮人才優勢,通過信息渠道,提出了80多條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撰寫上報的《廣東“非典”情況的分析反映》為九三學社中央領導參加中共中央領導主持的民主協商會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社醫衛委員會召開的“抗非臨床工作”和“抗非藥物研製”兩次專題會議綜述,社農林委員會專家與《南方日報》聯合探討禁食野生動物的立法問題等信息,引起上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奪取抗擊“非典”鬥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4年,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圍繞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科技強省的目標,以九三學社社員、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張奠湘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Nature》上發表了原創性論文《一種新的自花授粉機制——花粉滑動》為契機,與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科協及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在廣州聯合召開了“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座談會”,旨在推動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的討論,為發展廣東省的基礎研究建言獻策,有力地促進了廣東省“科教興粵”戰略的實施。同年11月,九三學社中央第二屆“三農”問題法律對策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蒞臨指導,會議探討了“科教興農”的政策支持與法律保障問題、農民工權益保護和農民職業教育等問題,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思路和對策。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的許多社員在本職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鐘麟因在世界上首創家魚人工繁殖技術,享有“四大家魚之父”的美譽,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彭光欽、曾友梅獲國家科委發明一等獎;鄭惠國、陳學煌獲全國科學大會一等獎;梁羨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余作岳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胡承志獲國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特等獎;曾隴梅、蘇鏡娛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周蒂獲國際數學地質雜誌最佳論文獎;張奠湘在《Nature》上發表原創性論文,韓啟德主席發來賀信;鐘集、朱延彬、曾德、王嘹亮、彭廣福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黃明度獲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姚志彬獲首屆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獎;沈靖南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張振平、王錚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姚志彬、胡平忠、梁承豐獲“丁穎科技獎”;張德志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馬潤娣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徐培道被國家體委授予“世界冠軍啟蒙教練”稱號;孫晗笑研製和開發的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愛滋病新藥已用於臨床治療等。
在新的歷史時期,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將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民主與科學精神,抓住機遇,團結奮進,不斷探索,為推進廣東省經濟社會的率先發展、加快發展、協調發展,為廣東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專門委員會

參政議政委員會
科技委員會
教育委員會
醫藥衛生委員會
經濟委員會
農林委員會
環境資源委員會
政法委員會
聯絡委員會
婦女委員會
文化委員會
離退休委員會

領導班子

主任委員: 姚志彬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陳敏(女)、溫洋(專)、顧也力、魏德敏(女)、王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