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美食紀錄片.影片分別記錄了來自義大利,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瑞典的六大名廚的廚房生活.本片恢宏大氣.是關於食物,信念,堅持與創造的故事,動人心魄。
Chef's Table goes inside the lives and kitchens of six of the world's most renowned international chefs. Each episode focuses on a single chef and their unique look at their lives, talents and passion from their piece of culinary heave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廚的餐桌
- 外文名:Chef's Table
- 其它譯名:一廚一世界
- 製片地區:美國
- 首播時間:2015-04-26(美國)
- 導演:大衛·賈柏
- 主演:Dan Barber,Massimo Bottura,Francis Mallmann,Magnus Nilsson,Ben Shewry
- 集數:6
- 每集長度:50分鐘
- 類型:紀錄/生活/美食
- 線上播放平台:愛奇藝
- 豆瓣評分:9.1
- IMDB評分:8.7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電視劇表現,分集劇情,精彩評論,
劇情簡介
Netflix美食紀錄片.影片分別記錄了來自義大利,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瑞典的六大名廚的廚房生活.本片恢宏大氣.是關於食物,信念,堅持與創造的故事,動人心魄。
演職員表
演員表
Dan Barber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Massimo Bottura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Francis Mallmann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Niki Nakayama | ... | Her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Magnus Nilsson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Ben Shewry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職員表
Claire Dagress | ... | story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Andrew Fried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David Gelb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John Henion | ... |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 | co-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
Lisa Nishimura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Danny O'Malley | ... | story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Matt Weaver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Stefano Biraghi | ... | line producer (1 episode, 2015) |
Michael Hilliard | ... | line producer (1 episode, 2015) |
以上信息參考
分集劇情
第1集
以一個故事開頭,講Massimo發明了一個菜譜,繼而巧妙地解決了地震引起的芝士堆積。由芝士引出了作為一個主廚對食材的尊重。 年輕時候的迷茫—做傳統食物—去世界看看—與心中的廚神近距離接觸—為愛放棄好機會回到家鄉開店—剛開始的不被理解—最後的成功,構成了整個故事。中間穿插了與妻子Lara相遇相愛的感情。我看見了一個對食物充滿激情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主廚。 劇中幾個細節讓我不經意微笑。首先是電話求婚時的回答:太早了我先要去喝杯咖啡再回你電話。讓我有一種一切都是隨意卻注定的感覺。 中間介紹把傳統食物做出新意時提到了tortellini,一盤菜只有六個tortellini,平時一滿勺可以吃到十個tortellini,這盤菜連一滿勺的tortellini都沒有,當時的人們都覺得這個餐廳太喪心病狂了! 後面那個摔壞的檸檬塔也很有意思,特別是看見廚師們認真把塔底放在甜品頂部再小心翼翼敲破,與名字OOPS!I dropped the lemon tart形成了一種反差萌。 最後的最後Massimo告訴我們,與別人分享幸福與感受,讓開心加倍,才是最重要的。
第2集
Dan對食材口感的“執念”貫穿整集。他種草是為了讓牛吃了得到更好的牛奶;他給雞餵紅辣椒飼料是為了紅心的雞蛋;他有個農場是為了種出他自己想要的季節性食材。他不斷與農場主育種者交流,不斷試驗,不斷探索,只是為了最簡單的一個詞:味道。 劇中的Dan讓我感到是一個有點嚴肅甚至可以說嚴苛的人,對自己,也是對別人。他持續要求自己每天在後廚親自動手做菜,也會因為有人做的東西不對他胃口而發脾氣。可是說到十八個月大的女兒,還是會露出溫情的笑容。 每個主廚都有成為主廚前的失敗。在這一集中,Dan成為主廚前的故事並不像上一集Massino的那么有條理,而是細碎地穿插在選食材這條主 線中間:在LA麵包店工作被解僱,在巴黎被旁邊illegal餐廳帶來的困擾。在我看來,Dan並不是一個很有天分的主廚,是他的勤奮以及對於食材的執著 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最後問題來了:把營養學家、農業經濟學家以及生態學家聯繫在一起的是什麼?回答:A plate of food.
第3集
這是一個很隨性的老爺爺,給人一種流浪的感覺,生活上追求自由,做起菜來很粗狂,待人愛憎分明。 他會說:有一個工作,有一個小車,有睡覺的地方就夠了嗎,夢想已經死。可是要像他這樣任性地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啊。 他從法國學成歸來,認為自己是最棒的主廚,直到遇見了卡地亞的高層,告訴他:你做的不是法國菜。在我看來,這大概是他人生中受到一個大打擊吧。然後他變換思路,帶著成山的土豆去德國參賽,做了土豆宴,贏得了他在法國的老師都贏得過的大獎。後來他在一個沒水沒電沒路的小鎮開了個小餐館,連他的 女兒都覺得她自己會一直在這裡長大結婚,結果他把店關了,去流浪了。現在的他與自己的團隊住在一個小島上,打打魚,聊聊天,喝喝酒,經常用類似叫花雞的古法做菜。 總結一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首先要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長,得到權威認證認可,不然連飯都吃不飽怎么能夠思考人生,而且還要對家人狠下心,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有些自私。 最後他說,wild is calling calling let us go. 每個人都想奔走,卻不一定有資本去做。
選集
以上信息參考
精彩評論
食物誠也不欺我
世界上那些最傑出的大廚可能都不在最著名的城市最顯赫的街道,因此“尋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走路去吃飯,駕車去吃飯,坐船去吃飯,坐飛機去吃飯,對於好食者來說是一件“政治最正確”的事情,目的純粹,直達味蕾,涉及精神。
一直在思考,大廚歸根結底為何是為大廚,他們為何深藏於世界的角落裡,專精的對象是怎樣一種存在?畢竟果腹是世界上最為天經地義的事情,餓了就要吃,億萬富翁與街頭流浪漢所需的果腹之物在卡路里上並無太大的差別。吃飯與文學音樂又有不同,它有著一種形而下的形態,卻又能上升到形而上的體驗。低為身體需求,最接地氣,高卻可以升華為藝術,直達靈魂。
大廚一輩子就做一件藝術品——他的餐廳。深深印刻著大廚審美旨趣的餐廳,像一座每一秒都在運行改變的裝置藝術,你走進去,欣賞他的個性,品嘗他的滋味,享受他的給與,藝術的表現和接受在你與廚師之間形成體驗的閉環,藝術經驗就這樣在唇齒之間達成了目的。
細心觀看大廚們的選址,這種有心的人來入夢的儀式感應該為最大理由,而靠近土地的訴求也同等重要。畢竟,食材的選擇是一個實際的硬性標準。那食材如若已經驚為天人,稍加烤制或蒸煮,撒上一撮鹽就是人間至美,那我們為何還需要廚師?人類的味蕾深知酸甜苦辣,複合的味覺體驗甚至還具有層次體會,這可能是天賜的禮物,於是上天又派下了味覺大師來揭示這個道理,解開此中的秘密。進而配合上視覺聽覺的氛圍營造,猶如到達世界的盡頭。
所謂世界盡收眼底或世界盡在腳下的說法,不過是人類的美好願望,或只會出現在汽車廣告的slogan里。物理性地說,我們也只能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我覺得世界或像一顆切割完美的鑽石,地點的轉換也只是從一個切面到達另外一個切面而已,而大廚的餐廳放佛是幾個切面的側邊線條匯聚的那一個點,可以在意念中成為世界的盡頭,從那個點發散的是人性之光,既是口腹之慾又是精神追求,濃濃的人間感。當我身處於一個切面時,總有願望想要攀爬過那個側邊到另外一個切面看一看,而親身踏足那個匯聚點,一一布下足跡就是至高願望。而當我跋山涉水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時候,吃下一口,食物誠也不欺我!
世界上那些最傑出的大廚可能都不在最著名的城市最顯赫的街道,因此“尋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走路去吃飯,駕車去吃飯,坐船去吃飯,坐飛機去吃飯,對於好食者來說是一件“政治最正確”的事情,目的純粹,直達味蕾,涉及精神。
一直在思考,大廚歸根結底為何是為大廚,他們為何深藏於世界的角落裡,專精的對象是怎樣一種存在?畢竟果腹是世界上最為天經地義的事情,餓了就要吃,億萬富翁與街頭流浪漢所需的果腹之物在卡路里上並無太大的差別。吃飯與文學音樂又有不同,它有著一種形而下的形態,卻又能上升到形而上的體驗。低為身體需求,最接地氣,高卻可以升華為藝術,直達靈魂。
大廚一輩子就做一件藝術品——他的餐廳。深深印刻著大廚審美旨趣的餐廳,像一座每一秒都在運行改變的裝置藝術,你走進去,欣賞他的個性,品嘗他的滋味,享受他的給與,藝術的表現和接受在你與廚師之間形成體驗的閉環,藝術經驗就這樣在唇齒之間達成了目的。
細心觀看大廚們的選址,這種有心的人來入夢的儀式感應該為最大理由,而靠近土地的訴求也同等重要。畢竟,食材的選擇是一個實際的硬性標準。那食材如若已經驚為天人,稍加烤制或蒸煮,撒上一撮鹽就是人間至美,那我們為何還需要廚師?人類的味蕾深知酸甜苦辣,複合的味覺體驗甚至還具有層次體會,這可能是天賜的禮物,於是上天又派下了味覺大師來揭示這個道理,解開此中的秘密。進而配合上視覺聽覺的氛圍營造,猶如到達世界的盡頭。
所謂世界盡收眼底或世界盡在腳下的說法,不過是人類的美好願望,或只會出現在汽車廣告的slogan里。物理性地說,我們也只能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我覺得世界或像一顆切割完美的鑽石,地點的轉換也只是從一個切面到達另外一個切面而已,而大廚的餐廳放佛是幾個切面的側邊線條匯聚的那一個點,可以在意念中成為世界的盡頭,從那個點發散的是人性之光,既是口腹之慾又是精神追求,濃濃的人間感。當我身處於一個切面時,總有願望想要攀爬過那個側邊到另外一個切面看一看,而親身踏足那個匯聚點,一一布下足跡就是至高願望。而當我跋山涉水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時候,吃下一口,食物誠也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