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格陵蘭島東北海岸探險隊(Denmark Expedition to Greenland’s Northeast Coast),又被稱為丹麥探險隊,於1906年至1908年期間對格陵蘭島東北部進行探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麥格陵蘭島東北海岸探險隊
- 外文名:Denmark Expedition to Greenland’s Northeast Coast
- 別名:丹麥探險隊
歷史背景,成員組成,主要目標,勘察過程,艱難存活,無人生還,事件後續,搜尋隊成員,搜尋經過,歷史意義,
歷史背景
從18世紀開始,格陵蘭島的地理概貌被一段一段地繪製出來。
當時的美國聲稱格陵蘭島其實由兩座島嶼組成,一條皮裏海峽(Peary Channel)由東向西延伸,將格陵蘭島最北部的皮里地島(Peary Land)與南部的大陸分隔了開來。並且,皮里地島的權屬應屬於美國。這一論斷是根據美國著名探險家及海軍軍官羅伯特·皮里(Robert Peary)繪製的地圖得出的。1892年,羅伯特·皮里聲稱自己在南極洲學會冰川(Academy Glacier)北部的海軍崖(Navy Cliff)觀測時,發現有一條獨立的峽灣,並以其名字命名,繪製出了具體的地理特徵。
針對這一爭議,格陵蘭島的權屬國丹麥立刻組建了一支探險隊,決定進行實地考察,如果證實並不存在什麼皮里地島,那么整個格陵蘭島的權屬都應屬於丹麥王國。
成員組成
隊長路德維希·米留斯·埃里克森(Ludvig Mylius-Erichsen)、製圖師尼爾斯·彼得·赫格·哈根(Niels Peter Høeg Hagen)和約爾根·布倫德(Jørgen Brønlund)。
主要目標
主要目標是在兩年時間裡繪製格陵蘭島東北部海岸線的最後空白部分,收集未開發地區的科學信息,包括格陵蘭東北部剩餘的因紐特人信息。
勘察過程
艱難存活
隊長米留斯原本以為可以在一年內完成勘探,但是這趟遠征並不順利。他們於1907年6月1日才到達學會冰川,在返回途中,考察隊還探索了布倫隆茲峽灣(Brønlunds Fjord) 和哈根斯峽(Hagens Fjord)。但在6月12日,到達丹麥峽灣( Danmarks Fjord)西側時,發現道路被開闊的水面擋住了,突然升溫的天氣阻礙了他們繼續前進。隊員約爾根·布倫德在日記中寫道:“沒有食物,沒有腳具,離船還有幾百英里。我們的前景確實很糟糕。”
三人繼續沿著海岸線向南走,但此時他們只有四條狗和一個雪橇,當到達馬勒穆克山(Mallemuk Mountain)的懸崖時又遇到了開闊的水域。因此不得不在1907年10月19日,前往內陸。此時極夜已經開始。
無人生還
赫格·哈根是第一個死於疲勞的隊員,緊接著是隊長米留斯,布倫德向南又前行了一段距離,屍體最後於1908年被發現於蘭伯特地(Lambert Land)。那裡被稱為布倫德之墓。
事件後續
由於丹麥探險隊主要成員未能按時返回,丹麥王國又組建了一支搜尋隊伍。(影片《逆冰之行》講述的就是這支搜尋隊伍的故事。)
搜尋隊成員
搜尋隊成員:埃納爾·米克森(Ejnar Mikkelsen),出生於1880年,是丹麥極地探險家和作家。
艾弗·艾弗森(Iver Iversen),於 1884 年 8 月 24 日出生在丹麥。在加入搜尋隊之前,是一名機械師。
搜尋經過
1909年,在第一次搜尋失敗後,米克森決定再次開展尋找,而艾弗森是唯一一個同意和他去探險的人。兩人經歷了暴風雪、雪橇犬丟失、食物短缺和北極熊的襲擊。最後在丹麥峽灣一處頂端的石堆中,找到了丹麥探險隊留下的記錄。
當米克森和艾弗森幾個月後返回駐紮地時發現,原本應該在海上等候的木船“阿拉巴馬號”不見了,他們被“拋棄”在了島上。於是兩人只得在船員留下的自建小屋裡度過了整整兩個冬天,直到在1912 年夏天,才被一支特殊的救援隊救出。
歷史意義
米留斯和隊員們實現了主要的製圖目標,並探索了格陵蘭島東北部廣闊的區域,繪製了未開發的海岸線和峽灣的精確圖表,命名了眾多的地理特徵。而在勘探中發現,皮裏海峽實際上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