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丸(中成藥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丹砂丸,中成藥名。主治中風手足不遂,言語謇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砂丸
  • 原料硃砂30克 天南星30克
  • 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
  • 主治:中風手足不遂,言語謇澀
丹砂丸一,組成,製備與用法,主治,丹砂丸二,組成,製備與用法,主治,組成,丹砂丸三,主治,製備與用法,丹砂丸四,組成,主治,製備與用法,

丹砂丸一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

組成

硃砂30克 天南星30克(生用) 赤箭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 防風30克(去蘆頭) 牛膝30克(去苗) 漢防己30克 白附子30克(生用) 獨活30克 白僵蠶30克(微炒) 麻黃30克(去根、節) 芎藭30克 桂心30克 白花蛇肉30克(酥拌,炒令黃) 枳殼30克 川烏頭30克 (炮裂,去皮、臍) 羚羊角屑30克 乾蠍30克(生用) 桑螵蛸30克(微炒) 烏犀角屑30克 雄黃15克(研入) 麝香30克(研入) 牛黃7.5克(研入) 龍腦7.5克(研入)

製備與用法

上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主治

中風手足不遂,言語謇澀,緩縱不仁,肢節疼痛。

丹砂丸二

《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組成

丹砂3.7克 附子(炮裂,去皮、臍,為末)7.5克 雄黃0.3克 巴豆7粒(去心、皮,另研出油)

製備與用法

上三味,共研勻,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米飲送下。

主治

組成

丹砂1兩,金牙1兩,馬牙消(3味同研細)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升麻1兩,遠志(去心)1兩,豉1兩,生乾地黃(焙)2兩。

丹砂丸三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主治

伏梁氣,胸不痞痛,小便赤澀,及驚悸不安,夜多夢寐。

製備與用法

上藥除研者外,搗羅為末,入研者藥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臨臥煎桑根白皮、蔥湯送下。

丹砂丸四

《傷寒總病論》卷五

組成

丹砂1錢,人參1錢,附子1個(半兩者)

主治

溫瘧寒熱相半者;兼治間日瘧。

製備與用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煎竹葉湯送下。發前3服,中病則吐,或身習習麻木;未中病,加至40丸,間日發前如法服,中病即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