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瑟豬籠草

丹瑟豬籠草

丹瑟豬籠草是一種熱帶食蟲植物。其原產於馬魯古群島(Maluku Islands)中最大的島——哈馬黑拉島(Halmahera)和衛古島(Waigeo)的北部海岸。其學名來源於植物學家B·H·丹瑟(B. H. Danser)。丹瑟豬籠草的許多形態特徵與小豬籠草類似。尚未發現丹瑟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也未有關於丹瑟豬籠草的變種或個體的描述。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學史,

形態特徵

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葉密集,近無柄,基部半抱莖;葉片披針形,長約10厘米,邊緣具睫毛狀齒;卷鬚短於葉片;瓶狀體大小不一,長約2-6厘米,狹卵形或近圓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狀毛,具2翅,翅緣睫毛狀,瓶蓋著生處有距2-8條,瓶蓋卵形或近圓形,內面密具近圓形的腺體;莖生葉散生,具柄,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25厘米,基部下延,全緣或具睫毛狀齒,兩面常具紫紅色斑點,中脈每側具縱脈4-8條;卷鬚約與葉片等長,具瓶狀體或否;瓶狀體長8-16厘米,被疏毛、分叉毛和星狀毛,具縱棱2條,近圓筒形,下部稍擴大,口處收狹或否,口緣寬約0.2-0.4厘米,內壁上半部平滑,下半部密生燕窩狀腺體,有距1-2條;瓶蓋卵形或長圓形,內面密生近圓形腺體。總狀花序長20-50厘米,被長柔毛,與葉對生或頂生;花柄長0.5-1.5厘米;花被片4,紅至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背面被柔毛,腹面密被近圓形腺體;雄花:花被片長0.5-0.7厘米,雄蕊柱具花葯1輪,稍扭轉;雌花:花被片長0.4-0.5厘米;子房橢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密被淡黃色柔毛或星狀毛。蒴果栗色,長0.5-3厘米,果爿4,狹披針形;種子絲狀,長約1.2厘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丹瑟豬籠草常生長於開闊的地區。也會出現於森林中,但其在此不會長出捕蟲籠,這可能是由於其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生長於海拔約320m的地區。

分布範圍

其原產於馬魯古群島(Maluku Islands)中最大的島——哈馬黑拉島(Halmahera)和衛古島(Waigeo)的北部海岸。

植物學史

1997年,馬修·傑布(Matthew Jebb)和馬丁·奇克(Martin Cheek)在《艾納香植物分類學與植物地理學雜誌(Blumea)》發表的專著《豬籠草(豬籠草科)的框架性修訂》中,對丹瑟豬籠草進行了正式的描述。但其學名早在1994年之前就開始使用了。
丹瑟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等級為易危(Vulnerabl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