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陰解脫門: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事

中陰解脫門: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事

《中陰解脫門: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事》是眾生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基本介紹

  • 作者: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1日
  • 出版社:眾生
  • 頁數:248 頁
  • ISBN:9789866091698
  • 定價:360 元
  • 裝幀:平裝/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人的一生有無數箇中陰, 它是生死之間,也是入睡醒來之間,更是剎那之間, 當我們能夠掌握生命中無所不在的「間隙」, 各種大小中陰,就不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它更是解脫的機會。 蓮花生大師指出了六種相對應的修持, 引導我們在生前、臨終、死亡的時刻,了悟自心。 .六種中陰,其實只有一扇門 生死之旅的六件事,就是蓮花生大師教導的「六中陰」,包括生前的三種中陰:生處中陰、夢中陰、禪定中陰,以及與死亡直接相關的臨終中陰、法性中陰、投生中陰。其實六個中陰是是相連的,只有一把鑰匙,就是我們必須要了解心識的自性。 .掌握中陰運作的原理 中陰,從時間來看,可長可短;從事件來看,可大可小;由於無常,每一個剛剛過去的狀態與還沒發生的未來之間,都可以是一個間隙,這個「間隙」就是我們修持中陰的基礎。 .不在自性之中,就在迷亂中 為了能夠深入了解中陰,需要知道三件事:第一,迷亂是怎...(展開全部) 人的一生有無數箇中陰, 它是生死之間,也是入睡醒來之間,更是剎那之間, 當我們能夠掌握生命中無所不在的「間隙」, 各種大小中陰,就不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它更是解脫的機會。 蓮花生大師指出了六種相對應的修持, 引導我們在生前、臨終、死亡的時刻,了悟自心。 .六種中陰,其實只有一扇門 生死之旅的六件事,就是蓮花生大師教導的「六中陰」,包括生前的三種中陰:生處中陰、夢中陰、禪定中陰,以及與死亡直接相關的臨終中陰、法性中陰、投生中陰。其實六個中陰是是相連的,只有一把鑰匙,就是我們必須要了解心識的自性。 .掌握中陰運作的原理 中陰,從時間來看,可長可短;從事件來看,可大可小;由於無常,每一個剛剛過去的狀態與還沒發生的未來之間,都可以是一個間隙,這個「間隙」就是我們修持中陰的基礎。 .不在自性之中,就在迷亂中 為了能夠深入了解中陰,需要知道三件事:第一,迷亂是怎么樣產生的,迷亂的現象是什麼樣子;第二,解脫的情況是什麼樣子;第三,在迷亂的當下,怎么去認出那個不迷惑的心? .掌握生前三中陰,即可超越死亡三中陰 死亡本身沒那么艱難,但是能否清明的死,才是問題。我們的工作是要帶著覺知死亡,要在死亡時帶著對子光明的了解或了悟,在死亡的那一刻,當子光明遇上母光明,我們就可以立即獲得解脫。 一天當中,我們有多少次看見自己的自心本性呢? 事實上你在任何場合都可以看見自己的自心本性, 因為自心本性就在隔壁門後,而且迷亂之處也必然有明與空, 就看你自己要不要利用這道門去取得。 中陰法教是佛陀的教法之一,它把人生的每一個片刻,全都涵蓋在我們證悟的旅程之中。本書透過蓮花生大士教導的六種中陰,帶我們認識這一生應該如何掌握生前、臨終及死亡的修持。 講到生,從各種不同的開始、停留與結束來看,一生之中有無數的中陰,「中陰」就是「中間」的狀態,但所有的中陰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禪定中陰」,如果我們對禪定中陰一點經驗都沒有的話,就好像你有一個藏寶箱,卻沒有鑰匙,只能空手而返。作者措尼仁波切一開始教導我確認此生的目標,讓我們的身心不再拉扯,接著引導我們找到念頭與情緒的主宰者,認識心的作用,然後以「見」培養「修」,以「修」握住「見」,讓我們超越輪迴的習氣,融入圓滿的覺性大海。 講到死,仁波切要我們能在當中與其共舞,如何做到呢?一方面要了解它外在的顯現,另一方面要了解它內在的機制,以佛教的說法,就是它是如何顯現,以及它真正的狀態,我們要了解這兩者當中是相連的。當你找到它們相連的那一刻,就處在空間中,那空間即是佛性的一部分:子光明,母光明則是全然的佛性,在這空間當中,我們與母光明連結,便能在法身中解脫,那是修行人最終的期望。 措尼仁波切 Tsoknyi Rinpoche 第三世措尼仁波切,是竹巴噶舉與寧瑪派兩大傳承的具格上師。出生於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的家族,父親是大成就者祖古烏金仁波切,弟弟是詠給明就仁波切。他自幼便被十六世噶瑪巴認證為轉世仁波切,並於頂果親哲法王、康祖仁波切、阿帝仁波切、紐修堪仁波切等不可思議的成就者座下學習。 仁波切出身偉大的證悟家族,但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他成家、成為丈夫、成為父親,所以他不只了解如何開啟自心本性的寶藏,也親身體驗在家生活的困境。1991年他開始全球弘法,教導根植於清淨無誤的佛法傳承,分享他生活中的挫敗和從挫敗中醒來的故事,以淺顯易懂、幽默自嘲的方式,將深刻的洞見娓娓道來,是一位善於協助現代人走出心靈困境的導師。 此外,他護持法教及尼眾的傳承與生活型態,身兼「竹巴噶舉傳承計畫」(Drukpa Heritage Project)的負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