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自修讀本--傷寒》是1989年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楊醫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自修讀本--傷寒
- 作者:楊醫亞
- ISBN:9787537502986
- 類別:醫學
- 頁數:476頁
- 定價:17.00元
-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9-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概論
一、作者生平
二、《傷寒論》流傳概況
三、《傷寒論》的學術成就
(一)發展了《素問・熱論》六經的理論
(二)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
(三)保存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四)樹立了樸素踏實的著作學風
四、傷寒的涵義
五、六經辨證
(一)六經的基本概念
(二)六經辨證與經絡的關係
(三)六經辨證與臟腑的關係
(四)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的關係
(五)六經病主要脈證
六、六經病的傳變
(一)六經病傳變規律
(二)影響傳變的因素
(三)六經病發病形式
七、《傷寒論》的治療原則
(一)扶正驅邪
(二)調整陰陽
(三)表里先後治則
各論
總綱
第一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概說
第一節 太陽病提綱
第二節 太陽經證
一、太陽中風(表虛)證
(一)風寒表虛證
(二)桂枝湯禁忌證
(三)風寒表虛兼證
二、太陽傷寒(表實)證
(一)風寒表實證
(二)麻黃湯禁忌證
(三)風寒表實兼證
三、太陽溫病
四、太陽輕證
(一)表郁不解證
(二)表郁不解輕證
(三)表郁內熱證
五、憑脈測知太陽病戰汗而解
第三節 太陽腑證
一、蓄水證
二、蓄血證
(一)蓄血輕證
(二)蓄血重證
(三)蓄血緩證
第四節 太陽病自愈之期及欲解之時
第五節 太陽病傳變
第六節 太陽病變證
一、變證治則
二、邪熱壅肺證
三、邪熱下利證
四、心陽虛證
(一)心下悸證
(二)心陽虛煩躁證
(三)心陽虛驚狂證
(四)心陽虛欲作奔豚證
(五)心陽虛奔豚證
五、脾胃陽虛證
(一)脾虛水停證
(二)胃虛水停證
(三)脾虛腹脹證
(四)胃虛吐逆證
(五)脾胃氣虛證
六、腎陽虛證
(一)陽虛煩躁證
(二)陰陽俱虛煩躁證
七、諸火逆證
八、陰陽俱虛證
九、結胸證
(一)熱實結胸
(二)寒實結胸
附:髒結
十、痞證
(一)熱痞
(二)熱痞兼衛陽虛
(三)寒熱互結,痰飲內停致痞
(四)水飲食滯痞
(五)脾胃傷致虛,痞利俱甚
十一 上熱下寒證
十二、胃虛痰阻,噫氣不除證
十三、虛煩證
(一)熱擾胸膈證
(二)熱擾胸腹證
(三)上熱中寒證
(四)梔子豉湯禁例
十四、誤用冷水�灌的變證
十五、汗後虛實不同轉歸
第七節 傷寒兼里虛證
一、兼心陰心陽兩虛證
二、兼心脾兩虛心悸證
第八節 太陽病類似證
一、風濕留著肌肉證
二、風濕留著關節證
三、懸飲證
四、胸膈痰食證
五、肝乘脾與肝乘肺證
第九節 辨病癒機轉
第十節 以脈論證
第十一節 辨表里治法及先後緩急
第二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陽明病提綱
第二節 陽明病外證和主脈
第三節 辨陽明病的病因病機
第四節 陽明經證
一、表里俱熱證
二、表里俱熱,津氣兩傷證
第五節 陽明腑證
一、腑實重證
(一)痞滿燥實證
(二)陽明急下三證
二、腑實輕證
(一)燥實證
(二)痞滿證
三、禁下諸證
第六節 脾約證
附:導法
第七節 陽明發黃
一、發黃成因及先兆
二、發黃證治
(一)濕熱兼里發黃
(二)濕熱鬱蒸發黃
(三)濕熱兼表發黃
第八節 陽明病辨證
一、辨陽明兼證及其治法
二、辨陽明清法三證
三、辨大小承氣湯使用法
四、辨小便與大便的關係
五、辨陽明血證
六、辨譫語鄭聲
七、辨嘔、噦虛實
八、辨陽明中風與中寒
九、陽明病脈浮緊與脈但浮的辨證
十、太陽病誤下變證與轉陽明之辨
十一、辨無汗身癢證
十二、辨陽明頭痛證
第九節 陽明病欲解時
第三章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少陽病提綱
第二節 少陽病半表半里證
第三節 少陽病禁例
第四節 少陽病兼證
一、兼太陽表證
二、兼陽明里證
三、兼下利證
四、兼水飲證
五、兼煩驚譫語證
六、兼里虛證
第五節 少陽病辨證
第六節 少陽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七節 熱入血室
第四章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太陰病提綱
第二節 太陰虛寒下利證
第三節 寒濕發黃
第四節 太陰病兼證
第五節 太陰病辨證
一、辨太陰氣血不和證
二、辨太陰病轉歸
第六節 太陰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五章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少陰病提綱
第二節 少陰寒化證
一、陽衰陰盛證
二、真寒假熱證
(一)陰盛格陽證
(二)陰盛戴陽證
三、陽虛身痛證
四、陽虛水泛證
五、寒濁上逆犯胃證
六、下焦不固,大腸滑脫證
(一)下焦不固便膿血證
(二)下焦不固下利證
第三節 少陰熱化證
一、陰虛火旺證
二、陰虛水熱互結證
三、陰虛有熱便膿血證
第四節 少陰咽痛證
一、虛熱咽痛
二、客熱咽痛
三、痰熱阻閉咽痛
四、客寒咽痛
第五節 少陰病兼證
一、兼太陽證
二、兼陽明證
第六節 少陰病治禁及誤治後變證
第七節 辨少陰病陰陽消長及預後
一、辨陽復順證
(一)陽復自愈證
(二)陽回可治證
(三)陽復太過證
二、辨陽亡逆證
第八節 少陰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六章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厥陰病提綱
第二節 厥證病機及治則
第三節 厥熱勝復證
第四節 上熱下寒症
一、蛔厥證
二、寒格吐利證
三、唾膿血泄利證
第五節 寒證
一、寒逆乾嘔頭痛證
二、血虛寒厥證
三、冷結關元證
四、下虛戴陽證
五、欲作自利證
六、脈促厥逆證
第六節 熱證
一、厥陰熱利
二、熱厥輕證
第七節 氣鬱證
第八節 辨厥陰病順逆
第九節 厥陰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七章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霍亂病證治
第二節 病後應注意調理
第三節 辨霍亂後傷寒
第八章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陰陽易證治
第二節 差後勞復證治
第三節 病後應注意飲食調攝
附:方劑索引
一、作者生平
二、《傷寒論》流傳概況
三、《傷寒論》的學術成就
(一)發展了《素問・熱論》六經的理論
(二)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
(三)保存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四)樹立了樸素踏實的著作學風
四、傷寒的涵義
五、六經辨證
(一)六經的基本概念
(二)六經辨證與經絡的關係
(三)六經辨證與臟腑的關係
(四)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的關係
(五)六經病主要脈證
六、六經病的傳變
(一)六經病傳變規律
(二)影響傳變的因素
(三)六經病發病形式
七、《傷寒論》的治療原則
(一)扶正驅邪
(二)調整陰陽
(三)表里先後治則
各論
總綱
第一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概說
第一節 太陽病提綱
第二節 太陽經證
一、太陽中風(表虛)證
(一)風寒表虛證
(二)桂枝湯禁忌證
(三)風寒表虛兼證
二、太陽傷寒(表實)證
(一)風寒表實證
(二)麻黃湯禁忌證
(三)風寒表實兼證
三、太陽溫病
四、太陽輕證
(一)表郁不解證
(二)表郁不解輕證
(三)表郁內熱證
五、憑脈測知太陽病戰汗而解
第三節 太陽腑證
一、蓄水證
二、蓄血證
(一)蓄血輕證
(二)蓄血重證
(三)蓄血緩證
第四節 太陽病自愈之期及欲解之時
第五節 太陽病傳變
第六節 太陽病變證
一、變證治則
二、邪熱壅肺證
三、邪熱下利證
四、心陽虛證
(一)心下悸證
(二)心陽虛煩躁證
(三)心陽虛驚狂證
(四)心陽虛欲作奔豚證
(五)心陽虛奔豚證
五、脾胃陽虛證
(一)脾虛水停證
(二)胃虛水停證
(三)脾虛腹脹證
(四)胃虛吐逆證
(五)脾胃氣虛證
六、腎陽虛證
(一)陽虛煩躁證
(二)陰陽俱虛煩躁證
七、諸火逆證
八、陰陽俱虛證
九、結胸證
(一)熱實結胸
(二)寒實結胸
附:髒結
十、痞證
(一)熱痞
(二)熱痞兼衛陽虛
(三)寒熱互結,痰飲內停致痞
(四)水飲食滯痞
(五)脾胃傷致虛,痞利俱甚
十一 上熱下寒證
十二、胃虛痰阻,噫氣不除證
十三、虛煩證
(一)熱擾胸膈證
(二)熱擾胸腹證
(三)上熱中寒證
(四)梔子豉湯禁例
十四、誤用冷水�灌的變證
十五、汗後虛實不同轉歸
第七節 傷寒兼里虛證
一、兼心陰心陽兩虛證
二、兼心脾兩虛心悸證
第八節 太陽病類似證
一、風濕留著肌肉證
二、風濕留著關節證
三、懸飲證
四、胸膈痰食證
五、肝乘脾與肝乘肺證
第九節 辨病癒機轉
第十節 以脈論證
第十一節 辨表里治法及先後緩急
第二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陽明病提綱
第二節 陽明病外證和主脈
第三節 辨陽明病的病因病機
第四節 陽明經證
一、表里俱熱證
二、表里俱熱,津氣兩傷證
第五節 陽明腑證
一、腑實重證
(一)痞滿燥實證
(二)陽明急下三證
二、腑實輕證
(一)燥實證
(二)痞滿證
三、禁下諸證
第六節 脾約證
附:導法
第七節 陽明發黃
一、發黃成因及先兆
二、發黃證治
(一)濕熱兼里發黃
(二)濕熱鬱蒸發黃
(三)濕熱兼表發黃
第八節 陽明病辨證
一、辨陽明兼證及其治法
二、辨陽明清法三證
三、辨大小承氣湯使用法
四、辨小便與大便的關係
五、辨陽明血證
六、辨譫語鄭聲
七、辨嘔、噦虛實
八、辨陽明中風與中寒
九、陽明病脈浮緊與脈但浮的辨證
十、太陽病誤下變證與轉陽明之辨
十一、辨無汗身癢證
十二、辨陽明頭痛證
第九節 陽明病欲解時
第三章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少陽病提綱
第二節 少陽病半表半里證
第三節 少陽病禁例
第四節 少陽病兼證
一、兼太陽表證
二、兼陽明里證
三、兼下利證
四、兼水飲證
五、兼煩驚譫語證
六、兼里虛證
第五節 少陽病辨證
第六節 少陽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七節 熱入血室
第四章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太陰病提綱
第二節 太陰虛寒下利證
第三節 寒濕發黃
第四節 太陰病兼證
第五節 太陰病辨證
一、辨太陰氣血不和證
二、辨太陰病轉歸
第六節 太陰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五章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少陰病提綱
第二節 少陰寒化證
一、陽衰陰盛證
二、真寒假熱證
(一)陰盛格陽證
(二)陰盛戴陽證
三、陽虛身痛證
四、陽虛水泛證
五、寒濁上逆犯胃證
六、下焦不固,大腸滑脫證
(一)下焦不固便膿血證
(二)下焦不固下利證
第三節 少陰熱化證
一、陰虛火旺證
二、陰虛水熱互結證
三、陰虛有熱便膿血證
第四節 少陰咽痛證
一、虛熱咽痛
二、客熱咽痛
三、痰熱阻閉咽痛
四、客寒咽痛
第五節 少陰病兼證
一、兼太陽證
二、兼陽明證
第六節 少陰病治禁及誤治後變證
第七節 辨少陰病陰陽消長及預後
一、辨陽復順證
(一)陽復自愈證
(二)陽回可治證
(三)陽復太過證
二、辨陽亡逆證
第八節 少陰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六章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厥陰病提綱
第二節 厥證病機及治則
第三節 厥熱勝復證
第四節 上熱下寒症
一、蛔厥證
二、寒格吐利證
三、唾膿血泄利證
第五節 寒證
一、寒逆乾嘔頭痛證
二、血虛寒厥證
三、冷結關元證
四、下虛戴陽證
五、欲作自利證
六、脈促厥逆證
第六節 熱證
一、厥陰熱利
二、熱厥輕證
第七節 氣鬱證
第八節 辨厥陰病順逆
第九節 厥陰病欲愈之脈及欲解之時
第七章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霍亂病證治
第二節 病後應注意調理
第三節 辨霍亂後傷寒
第八章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概說
第一節 陰陽易證治
第二節 差後勞復證治
第三節 病後應注意飲食調攝
附:方劑索引
作者簡介
楊醫亞,中醫內科專家。河南溫縣人。1938年畢業於北平華北國醫學院。為河北中醫學院已故教授,曾任華北國醫學院副院長,河北醫學院科研處處長,中醫學院院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創辦《醫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