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思維方法》為了研究中醫臨床的思維方法,作者魯兆麟採用了以臨床醫案為例證,通過古今名醫的臨床驗案,分析其理論與臨床結合的認知過程,從方法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總結,以說明中醫臨床思維方法這樣一種模式,使每一種思維方法均有醫案為其佐證,便於對其理解。書中所選醫案,儘可能結合當前臨床實際,並著意選擇有代表性的、有特色的、具有診治難度的醫案。僅就醫案本身而言,她薈萃的中醫各名家的臨床經驗,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汲取前人的經驗,博採眾家之長,提高臨床診療水平,亦是頗有裨益的。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臨床思維方法
-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0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魯兆麟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043925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醫臨床思維方法》從名醫醫案中得出的思維方法是可靠的、實用的,通過名醫醫案學習中醫辨證思路,對於中醫臨床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魯兆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中醫學家。1942年出生於中醫世家,其父魯春溥承受家傳,師從於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先生。魯兆麟幼承庭訓,亦立志於中醫事業,於1959年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後師從中醫泰斗任應秋教授,致力於中醫各家學說和中醫文獻學研究,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藥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各家學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醫高等教育學會中醫藥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等職務,主編高等中醫藥院校協編教材《中醫各家學說》,主編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中醫各家學說專論》,與王永炎院士共同主編《中醫內科學》高級參考書等。作為我國中醫醫案學研究的創始人,主編了《二續名醫類案》《中醫醫案學》,為中醫醫案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章陰陽分析辨證思維方法
一、陰陽總綱法
二、陰陽層析法
三、陰陽錯雜分析法侶
第二章五行制約辨證思維方法
一、五行歸類性思維
二、五行制約的思維模式
三、五行相關性潛在思維
四、五行相關性創新思維
第三章知常達變辨證思維方法
一、以正常人為常,達病人之變
二、以診斷一般疾病規律之常,達不同季節、不同地域之變
三、以診治疾病一般規律之常,達具體病人特異性之變
四、以方劑治療一般規律之常,達隨證加減之變
第四章運動傳變辨證思維方法
一、縱向傳變
二、橫向傳變
三、特異性傳變
第五章整體聯繫辨證思維方法
一、人體整體聯繫法
二、人與自然環境聯繫法
第六章一次判斷與反覆判斷辨證思維方法
一、原判斷錯誤,需反覆判斷
二、判斷正確,亦需反覆判斷
三、對反覆判斷之果,亦需再進行反覆判斷
第七章典型與非典型辨證思維方法
一、把握典型症狀和體徵,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
二、充分關注非典型症狀,綜合作出正確診斷擬訂治療措施
第八章“非此即彼”與“亦此亦彼”辨證思維方法,
一、“非此即彼”思維法
二、“亦此亦彼”思維法
第九章分析與綜合辨證思維方法
一、分析法及其運用
二、綜合法及其運用
第十章歸納與演繹辨證思維方法
一、歸納法及其運用
二、演繹法及其運用
第十一章黑箱與白箱辨證思維方法
一、黑箱方法在中醫臨床思維中的體現與運用
二、白箱方法與黑箱方法的綜合運用
第十二章繼承與創新辨證思維方法
一、勤求古訓,遵守古方
二、借鑑古方,加減化裁
三、綜合古方,推陳出新
四、古為今用,開拓創新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一、陰陽總綱法
二、陰陽層析法
三、陰陽錯雜分析法侶
第二章五行制約辨證思維方法
一、五行歸類性思維
二、五行制約的思維模式
三、五行相關性潛在思維
四、五行相關性創新思維
第三章知常達變辨證思維方法
一、以正常人為常,達病人之變
二、以診斷一般疾病規律之常,達不同季節、不同地域之變
三、以診治疾病一般規律之常,達具體病人特異性之變
四、以方劑治療一般規律之常,達隨證加減之變
第四章運動傳變辨證思維方法
一、縱向傳變
二、橫向傳變
三、特異性傳變
第五章整體聯繫辨證思維方法
一、人體整體聯繫法
二、人與自然環境聯繫法
第六章一次判斷與反覆判斷辨證思維方法
一、原判斷錯誤,需反覆判斷
二、判斷正確,亦需反覆判斷
三、對反覆判斷之果,亦需再進行反覆判斷
第七章典型與非典型辨證思維方法
一、把握典型症狀和體徵,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
二、充分關注非典型症狀,綜合作出正確診斷擬訂治療措施
第八章“非此即彼”與“亦此亦彼”辨證思維方法,
一、“非此即彼”思維法
二、“亦此亦彼”思維法
第九章分析與綜合辨證思維方法
一、分析法及其運用
二、綜合法及其運用
第十章歸納與演繹辨證思維方法
一、歸納法及其運用
二、演繹法及其運用
第十一章黑箱與白箱辨證思維方法
一、黑箱方法在中醫臨床思維中的體現與運用
二、白箱方法與黑箱方法的綜合運用
第十二章繼承與創新辨證思維方法
一、勤求古訓,遵守古方
二、借鑑古方,加減化裁
三、綜合古方,推陳出新
四、古為今用,開拓創新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