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狀態學(201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醫狀態學(201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醫狀態學》是201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狀態學
  • 作者:李燦東主編
  • 類別:中醫類圖書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23426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當代的醫學,無論中醫還是西醫,主要針對疾病進行診療,所以稱為診病、治病、防病。但有時我們通過運動、導引、飲食等方法,調整自身的狀態,使機體不生病。這種在沒有“病”的時候,對機體狀態判斷的過程就不宜稱為辨病或辨證,對機體狀態調整的過程就不宜稱作治病。隨著社會發展,現代疾病譜已由單純性疾病向複雜性疾病演變,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不斷提高,未來的醫學重心必然由單純的治療疾病轉變為促進健康。這種醫學目的的轉變對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醫生應該是保健提供者,應從病人的整體利益考慮,醫生同時應該是一個決策者,應為病人選擇成本*、有效的治療方案和健康方案。同時對中、西醫學的診療方式和評價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對複雜的人體生命活動需要一種新的認知方式。因此,源於中、西醫學新的醫學模式——“狀態醫學”模式應運而生,中西醫都可以通過對狀態的分析來認識人體的生命活動,狀態是溝通中醫和西醫的連線點,這就將形成一個新的健康觀和疾病觀——也就是說看待健康或者疾病可以從人的整體狀態入手。
《中醫狀態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健康狀態的學問,包括健康的理論基礎、內在依據、狀態辨識、干預評價及其套用,是健康醫學的理論基礎,具有系統的整體觀特點,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包含了嚴謹的四診信息規範化採集及計算機分析處理系統,辨狀態論治的治療方法,*限度發揮中醫藥特色,能為未病、欲病、已病的不同健康狀態提供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及評估預後。
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特色是:基於中醫的原創思維,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構建以狀態為中心的中醫健康認知理論體系,涵蓋了健康認知理論、狀態表征參數、狀態辨識、調整干預、效果評價、服務業態、技術產品、儀器裝備等,對接醫學目的轉變、中國式醫改、網際網路 ,為中醫健康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方法學基礎和技術平台。

作者簡介

李燦東,醫學博士,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副校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健康科普首席專家。為《中醫診斷學》*精品共享課程和*教學團隊負責人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主編。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有/主編《身在中醫》《自然會健康》《中醫誤診學》《中醫醫政史略》等頗具影響力的學術專著/科普讀物/教材。

圖書目錄

緒  論 1
  一、狀態與健康狀態1
 (一)什麼是狀態1
 (二)什麼是健康狀態3
 (三)現代醫學對狀態的認識4
  二、中醫狀態學的主要內容5
 (一)中醫狀態學的理論基礎5
 (二)中醫狀態學的基本理論6
 (三)狀態的調整與干預7
 (四)狀態調整效果評價8
  三、中醫狀態學發展的歷程9
 (一)中醫健康狀態學的沿革9
 (二)中醫狀態學的提出11
章 中醫健康認知與狀態理論15
節 中醫健康認知理論 15
  一、中醫健康認知15
 (一)狀態是健康認知的邏輯起點16
 (二)狀態是中醫辨證診斷的核心16
 (三)中醫健康狀態的描述17
  二、中醫健康狀態內涵18
 (一)狹義健康狀態18
 (二)廣義健康狀態20
第二節 中醫狀態學理論基礎 20
  一、狀態與時空21
 (一)狀態與時間21
 (二)狀態與空間23
 (三)狀態與時空關係24
  二、狀態與氣、陰陽、五行24
 (一)氣的一元論24
 (二)氣分陰陽25
 (三)五行狀態26
  三、狀態與系統27
 (一)系統27
 (二)系統與狀態把握29
第三節 中醫狀態學理論體系 29
  一、狀態與生命30
 (一)狀態與生命本源30
 (二)狀態與生命體用31
 (三)狀態與生命過程31
  二、狀態與健康32
  三、狀態與疾病33
 (一)病因與狀態33
 (二)發病與狀態34
 (三)病機與狀態35
第四節 中醫狀態的特點 37
  一、狀態有象37
  二、狀態應時38
  三、狀態有律39
  四、狀態可調40
第五節 中醫狀態分類 40
  一、生理病理特點、體質特點、證、病41
 (一)生理特點41
 (二)病理特點42
 (三)體質特點42
 (四)證43
 (五)病44
  二、未病、欲病、已病、病後44
 (一)未病狀態44
 (二)欲病狀態45
 (三)已病狀態45
 (四)病後狀態46
第六節 中醫狀態影響因素 46
  一、自然因素46
 (一)季節氣候46
 (二)地域因素47
  二、社會因素48
 (一)經濟生活48
 (二)社會地位48
 (三)職業環境48
 (四)社會動盪48
  三、個人因素48
 (一)先天稟賦48
 (二)生活習慣49
 (三)年齡性別49
 (四)意識形態49
 (五)情志因素49
第七節 中醫狀態學研究範疇 50
  一、中醫狀態學的理論研究50
 (一)中醫健康認知與狀態理論50
 (二)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效果評價理論50
  二、中醫狀態學的技術與方法研究50
 (一)中醫健康狀態辨識指標體系50
 (二)狀態辨識數據挖掘處理方法50
 (三)狀態調整效果評價方法50
 (四)中醫健康狀態測評共性技術研究51
  三、中醫狀態學的套用51
 (一)狀態評價51
 (二)狀態干預51
 (三)健康服務信息化建設51
 (四)中醫健康教育51
 (五)中醫健康服務產業化51
第二章 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測量 52
節 健康狀態辨識 52
  一、狀態辨識的意義52
 (一)狀態辨識是健康診斷的核心52
 (二)狀態辨識是效果評價的依據53
  二、狀態辨識的沿革53
 (一)辨證53
 (二)辨人57
 (三)辨病59
  三、狀態辨識的結構60
 (一)辨別表征參數是基礎60
 (二)判斷狀態要素是關鍵60
 (三)確定狀態名稱是目的61
  四、狀態辨識的原理與方法61
 (一)狀態辨識原理61
 (二)狀態辨識方法62
  五、狀態辨識的結果64
 (一)狀態辨識的結論64
 (二)狀態結果與證、病、體質的關係65
 (三)狀態的特點65
第二節 狀態表征 66
  一、狀態表征參數的含義66
 (一)狀態表征參數的概念66
 (二)狀態表征參數的範圍66
  二、狀態表征參數的分類67
 (一)表征參數分類的原則67
 (二)表征參數分類的內容68
  三、狀態表征參數的採集72
 (一)參數採集的原則72
 (二)參數採集的方法73
  四、狀態表征參數的篩選75
 (一)參數篩選的意義75
 (二)參數篩選的原則75
 (三)參數篩選的方法75
第三節 狀態要素 77
  一、狀態要素及其表征77
 (一)整體健康狀態的表征77
 (二)特定狀態要素(常見證素)及其表征78
  二、狀態表征參數及辨識意義84
第三章 中醫狀態的調整與效果評價 107
節 狀態的調107
  一、狀態調整的原則107
 (一)防治結合108
 (二)內外兼顧109
 (三)身心並重110
  二、心繫常見異常狀態的調整方法112
 (一)心112
 (二)心神117
 (三)腦絡118
  三、肺系常見異常狀態的調整方法119
 (一)肺119
 (二)大腸125
  四、脾系常見異常狀態的調整方法129
 (一)脾129
 (二)胃135
  五、肝系常見異常狀態的調整方法141
 (一)肝141
 (二)膽147
  六、腎系常見異常狀態的調整方法147
 (一)腎147
 (二)膀胱152
第二節 狀態調整的效果評153
  一、狀態調整效果評價的原理和方法153
 (一)狀態調整效果評價的原理153
 (二)狀態調整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156
  二、狀態調整效果評價的內容161
 (一)狀態調整效果評價的過程161
 (二)狀態調整效果評價的時間162
 (三)狀態調整效果評價的參數164
  三、效果評價的分析與反饋165
 (一)療效效果評價的分析165
 (二)療效評價的反饋167
第四章 中醫文獻與中醫狀態學 170
節 健康狀態的認170
  一、狀態與生命170
  二、狀態與健康172
 (一)小兒的健康狀態特徵172
 (二)不同性別的健康狀態差異173
  三、狀態與疾病175
 (一)女性的疾病狀態特徵176
 (二)小兒的疾病狀態特徵177
  四、健康狀態的影響因素177
 (一)後天因素的影響與變化178
 (二)先天因素的影響與變化183
第二節 健康狀態的辨184
  一、健康狀態的四診信息185
 (一)望診185
 (二)問診186
 (三)脈診186
  二、健康狀態的辨識187
 (一)辨人187
 (二)辨證189
 (三)辨病190
第三節 健康狀態的調191
  一、健康狀態的調攝原則191
 (一)法陰陽,有節制191
 (二)治未病,重防控192
  二、健康狀態的調攝方法193
 (一)生活起居,有法有度193
 (二)防治結合,養護為先195
 (三)調暢情志,精神愉悅198
 (四)強身健體,抵禦外邪198
 (五)臟腑調治,遵循法則200
第五章 系統科學與中醫狀態學 203
節 複雜系統科學方203
  一、系統方法論的形成與發展203
 (一)系統科學的形成203
 (二)系統科學的發展204
  二、現代複雜系統科學方法論的特徵205
 (一)整體性205
 (二)綜合性206
 (三)定量化206
 (四)信息化206
  三、複雜系統科學方法論對中醫研究的意義206
第二節 系統科學與中醫狀態207
  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與中醫狀態學207
 (一)系統論與中醫狀態學207
 (二)控制論與中醫狀態學212
 (三)資訊理論與中醫狀態學214
  二、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突變論與中醫狀態學217
 (一)耗散結構理論與中醫狀態學217
 (二)協同學與中醫狀態學219
 (三)突變論與中醫狀態學220
第三節 系統科學與中醫狀態學展221
  一、生命科學與系統科學相互融合的切入點221
  二、系統科學在中醫狀態學中的套用221
  三、複雜系統科學與中醫狀態學展望222
第六章 現代醫學與狀態學 224
節 現代醫學對人體狀態的認224
  一、人體狀態224
 (一)人體狀態的基礎———生224
 (二)健康、疾病和亞健康225
  二、軀體健康與疾病226
 (一)軀體健康226
 (二)軀體疾病226
 (三)影響軀體健康的因素227
  三、心理健康與疾病229
 (一)心理健康229
 (二)心理疾病230
 (三)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231
 (四)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232
第二節 現代醫學對人體狀態的評234
  一、健康評價234
 (一)健康評價的基本步驟234
 (二)健康評價的目的234
  二、疾病診斷235
 (一)疾病診斷的內容235
 (二)疾病診斷的基本步驟235
 (三)疾病診斷的思維方法236
  三、人體狀態評估的常用指標237
 (一)體格檢查指標237
 (二)實驗室檢查指標240
 (三)組織病理診斷指標241
 (四)影像學檢查指標242
 (五)心理健康檢查指標244
第三節 現代醫學指導下的維持健康的措245
  一、健康教育245
 (一)建立養生防病保健的思想245
 (二)重視不同階段的保健工作246
 (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46
  二、疾病預防247
 (一)有計畫的預防接種247
 (二)定期進行健康體檢247
 (三)做好健康管理247
  三、疾病治療247
  四、疾病康復248
  五、療效評價248
第四節 現代醫學方法和技術與中醫狀態學研248
  一、現代醫學常用方法與技術249
 (一)流行病學研究249
 (二)臨床研究249
 (三)基礎實驗研究251
  二、現代科學方法在中醫狀態學研究中的套用252
 (一)中醫證的現代研究252
 (二)中醫體質的現代研究253
 (三)中醫病的現代醫學研究255
第五節 系統生物學與中醫狀態學研255
  一、系統生物學255
 (一)系統生物學的概念256
 (二)系統生物學的研究方法257
 (三)系統生物學的內容體系257
  二、系統生物學在現代醫學前沿研究的套用262
 (一)醫學基因組學研究262
 (二)醫學轉錄組學研究263
 (三)醫學蛋白質組學研究263
 (四)醫學代謝組學264
  三、系統生物學在中醫狀態學研究中的套用265
 (一)基因組學在中醫狀態學研究的套用265
 (二)轉錄組學在中醫狀態學研究中的套用266
 (三)蛋白質組學在中醫狀態學研究中的套用266
 (四)代謝組學在中醫狀態學研究中的套用267
  四、構建中醫狀態學方法體系的構想267
 (一)依據中醫理論的規律建立中醫狀態數據採集系統268
 (二)套用系統生物學實驗技術方法探索中醫狀態的物質基礎269
 (三)套用數學模型構建中醫狀態辨識體系269
第七章 中醫健康狀態學研究與展望 272
節 中醫健康狀態學研272
  一、表征參數的採集與篩選272
 (一)表征參數採集272
 (二)表征參數篩選273
  二、中醫健康狀態辨識289
  三、中醫健康狀態干預290
 (一)狀態調整方案篩選的基本原則290
 (二)基於信息平台的個性化調整方案291
  四、中醫健康狀態調整效果評價291
第二節 中醫狀態學研究的應292
  一、中醫健康管理平台292
 (一)基於狀態辨識的中醫健康管理系統292
 (二)中醫門診系統297
 (三)中醫問診儀298
 (四)健康狀態試試看301
  二、慢性病的中醫狀態研究305
 (一)慢性病人群的中醫體質分布305
 (二)冠心病中醫狀態分布研究306
 (三)糖尿病中醫狀態分布研究307
 (四)圍絕經期綜合徵中醫狀態分布研究308
 (五)高血壓中醫狀態分布研究310
  三、5S9H健康管理模式的提出與探311
 (一)5S9H健康管理模式的提311
 (二)5S9H健康管理模式的探311
第三節 中醫健康狀態學研究的展311
  一、中醫健康狀態研究的現狀312
 (一)中醫健康狀態研究尚屬起步階段312
 (二)中醫健康狀態研究存在的問題313
  二、中醫健康狀態研究的展望313
 (一)中醫健康理論與功能狀態測評共性技術研究314
 (二)中醫診療設備信息化、智慧型化研究314
(三)中醫健康大數據管理、服務模式與套用研究3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