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範電導法穴位測評》是2018年11月15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範電導法穴位測評
- 標準編號: T/CACM 1089—2018
-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7日
- 實施日期: 2018年11月15日
起草人,起草單位,主要內容,
起草人
楊志敏、原嘉民、黃鸝、徐福平、楊華元、林嫌釗、范琳燕、王召平、尹建平、鄭浪花、曹春梅、趙輝、張海 卿、俞虹、陳曉英、王利、周山、徐勰、肖峰、趙紅、魯勇。
起草單位
廣東省中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深圳市寶安區中醫 院、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廣東省韶關市中醫院、河北省滄州市中西結合醫院、廣東省清遠市中醫 院、惠陽三和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四川省崇州錦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香港智慧型健康管理有限公 司、大連市中醫院、浙江省金華市中醫院、北京身心康國際中醫研究所、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海口市中醫院。
主要內容
電導法穴位測評是以穴位體表電阻呈低電阻狀態為基本理論的經絡穴位診斷方法。該方法始於德國Reinhardvoll,他發現皮膚表面特定部位的電阻變化可以反映很多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情況。1950年日本醫師中谷義雄利用串聯式直流電測定儀檢測皮膚表面電阻,發現人體皮膚上存在著呈- -定規律分布的低電阻點,將這些點連線共形成14條連線,稱為“良導絡”。每條“良導絡”均有其代表的“良導點”,這些“良導點”與12原穴分布的位置相似。此後前蘇聯發展了該項技術並傳人中國。經過多年來國內外學者運用該測量方法對健康和疾病人群的穴位電阻特點進行研究發現,通過該測評方法能反映人體經絡健康狀態,了解臟腑氣血的功能,為臨床辨證與疾病干預提供參考。
雖然目前電導法穴位測評已經被大部分中醫治未病中心、體檢中心、健康養生機構所接受與運用,但尚未見有關統--的操作規範或標準,這樣將不利於電導法穴位測評技術的推廣套用與研究交流。因此,制定電導法穴位測評對健康狀態評估的操作、解讀規範,以提高電導法穴位測評作為中醫健康狀態評估方法的科學性、規範性,為電導法穴位測評在中醫治未病領域推廣套用中提供參考標準。
本規範編寫的目的在於為目前各級各類醫院、體檢中心、養生保健機構提供電導法穴位測評治未病技術臨床操作、解讀的規範,指導相關醫師、護士和保健人員正確使用電導法穴位測評輔助辨識受試者健康狀態,使電導法穴位測評套用更加規範化,更具安全性,從而使之更好地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本規範屬於推薦性標準,隨著對於電導法穴位測評研究的不斷深人,新的證據將不斷產生,標準也將會不斷修訂,由於在標準編制中採用的證據本身具有局限性,同時由於被測量者各自自身狀況有差別,因此僅作為輔助臨床醫生判斷的參考條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