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胃食管反流高危人群》是2018年09月17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胃食管反流高危人群
- 標準編號:T/CACM 1117—2018
-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7日
- 實施日期:2018年11月15日
起草人,起草單位,主要內容,
起草人
劉鳳斌、謝勝、魏瑋、胡玲、黃穗平、王曉素、趙文霞、佘世鋒、李培武、 侯政昆。
起草單位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 院、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
主要內容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統的慢性常見病,是指胃內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適症狀和(或)併發症的一種疾病,包括食管內和食管外兩類綜合徵。其出現的典型症狀主要有燒心、反流(含酸味或僅酸水稱反酸)等,可伴發食管外症狀,如咳嗽、哮喘等。臨床上胃食管反流病分為非糜爛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種類型。該病發病與生活習慣、飲食、情緒等因素相關,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升高趨勢,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修訂本指南旨在運用中醫“治未病”思想,發揮中醫預防保健優勢及中醫傳統療法,制訂關於胃食管反流病未病先防、已病治療、病後防復等醫學實踐方案,減輕患者診療負擔,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指南提供的實踐方案有助於廣大醫務工作者重視中醫藥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運用,有助於人民民眾提高疾病的認識及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有助於回響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的號召。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而中醫治病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本指南雖提供了一-些實踐方案,但具體套用時仍需考慮氣候、地域、個體差異等影響,綜合判斷,才能更好地為患者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