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是2018年09月17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
  • 標準編號:T/CACM 1118—2018
  •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7日
  • 實施日期:2018年11月15日
起草人,起草單位,主要內容,

起草人

孫建光、孫玉莉、李秀惠、高月求、郭朋、扈曉宇、薛敬東、施衛兵、吳劍華、邱磷安、祁培宏、趙學印。

起草單位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中國中 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陝西省中醫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福 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廈門中醫院、青海省中醫院、泰安市中醫院等。

主要內容

我國是慢性B型肝炎病毒(以下簡稱HBV)感染的高發地區,2006 年開展的全國人群B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 18%,5歲以下兒童的HB-sAg為0.96%。據此推算,我國現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例,慢性HBV攜帶者約7000萬例。
近年來,大量研究包括肝活檢證明,大部分B肝病毒攜帶者有不同程度的病變,隨時間長短而分別表現為各型肝炎、肝硬化,甚至發展成肝癌。國外研究發現,15% ~ 40%的慢性HBV攜帶者在病程中發生肝硬化、肝癌。故積極加強對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關注與防治,對於控制B肝病毒的傳播及疾病的發展和演變尤為必要。
針對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現代醫學尚無有效的干預方法和治療藥物,一般不推薦抗病毒治療。近年來,中醫藥治療HBV攜帶者取得較好療效,多個研究結果提示,中藥可從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HBsAg滴度,抑制HBVDNA複製,減輕肝臟炎症反應等幾個方面發揮作用。在西藥無明確抗病毒指征和缺乏安全有效干預措施的情況下,中醫藥為本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選擇。
目前,國內外尚無HBV攜帶者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整合和吸納國內外中醫藥干預HBV攜帶者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借鑑臨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形成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中醫藥干預HBV攜帶者的臨床實踐指南,對於提高中醫藥干預HBV攜帶者的臨床療效,具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主要針對成年HBV攜帶者,提供以中醫藥為主要內容的預防、保健、診斷和治療建議,供中醫科、保健科、肝膽病科及社區醫生參考使用。主要目的是推薦有循證醫學證據的HBV攜帶者中醫診斷與治療,規範中醫臨床診療過程。
本指南旨在幫助臨床醫生在HBV攜帶者干預中做出合理決策,但不是強制性標準,也不可能解決HBV攜帶者診治中的所有問題,不能包括所有有效的療法,也不排斥其他有效的療法。
本指南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在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專家總指導組和中醫肝膽病專家指導組的指導、監督下實施。研製經費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供,制訂過程與任何單位、個人無經濟利益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